摘要:希希妈妈的肚子,已经像个满满涨气的气球,38周,眼看着就要“爆”。三胎了,家里人又忙又乱,网友都调侃她这是在“开人生盲盒”。
希希妈妈的肚子,已经像个满满涨气的气球,38周,眼看着就要“爆”。三胎了,家里人又忙又乱,网友都调侃她这是在“开人生盲盒”。
但熟悉她家的人都知道,这个盲盒,可不是好拆的。
她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希希是个特殊孩子,十几岁了,智商却像个几岁的娃。吃的东西,她能找得比谁都快,冰箱上锁也没用;但上厕所、洗脸这些最基本的事,还是得大人看着。爸爸、奶奶、妈妈,早就被她“训练”成了半个保姆。有人说:“这样的家,再生一个,真得有点勇气。”
小女儿才小学二年级,本来聪明伶俐,可奈何家里每天鸡飞狗跳,谁也没心情辅导功课。奶奶心向大孙女希希,对小孙女冷冷淡淡,平时还总念叨:“要是有个孙子多好。”结果把小孙女都洗脑了。那天妈妈问她:“希望三胎是弟弟还是妹妹?” 小姑娘抿着嘴,说:“想要妹妹。”可过了一会儿又小声接了一句:“要不还是弟弟吧,奶奶喜欢弟弟。弟弟就给爸爸奶奶养,妹妹还给妈妈养。”
那句“给爸爸奶奶养”,网友看了都乐了,但乐里透着心酸。
因为,希希爸爸虽然开了个小理发店,勉强算稳定收入,可婚后一直AA制。家庭开销都是对半分,连孩子也“分区管理”:希希归爸爸和奶奶管,小女儿归妈妈。真是各过各的,像是搭伙过日子。网友说:“这哪是夫妻,这是合租!”
偏偏婆媳关系还紧张,奶奶嘴上念孙子,手上却啥也不帮。妈妈挺着个大肚子,还每天做饭、带娃、洗衣服。爸爸倒好,一边高调在直播里讲“想要男孩没错”,一边跟网友打赌,嘴上风光得很。
前阵子,希希妈妈悄悄去医院定了剖腹产的日子,前两胎也是剖的,这次只能继续。她的肚子大得几乎看不到脚,走几步就得喘口气。好在娘家妈过来了,忙前忙后地准备产后用品,还安慰她:“这次别怕,咱娘俩挺得住。”
现在,大家都在等着,等这个“盲盒”开出结果。
可问题是,男孩又怎样?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一个新生命降临,是希望,还是更深的困局?
生孩子不难,难的是抚养、教育、陪伴,还有那些琐碎的小事背后的责任感。社会、家庭、老一辈的“重男情结”,很多时候压在了女人身上。她们一边被期待,一边被评判。
有网友说得好:“不管男孩女孩,能平安健康地来,才是真神迹。”
而我想说,38周的妈妈最该被祝福的,不是生男还是生女,而是——终于能好好喘口气。
可你怎么看?
在一个经济普通、矛盾重重的家庭里,生三胎是勇气,还是冲动?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身边的故事。
来源:育儿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