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黑奴想多赚钱怎么办?奴隶贩子的骚操作:扒光衣服,算盘打得震天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3:28 1

摘要:18世纪的利物浦港口,总能看见一群面色亢奋的白人围着贩奴船打转。他们盯着船舱里密密麻麻的黑奴,眼里算得不是人命账,而是 “货物” 的斤两 —— 毕竟把非洲黑奴倒手卖到美洲,利润能翻十倍不止。

18世纪的利物浦港口,总能看见一群面色亢奋的白人围着贩奴船打转。他们盯着船舱里密密麻麻的黑奴,眼里算得不是人命账,而是 “货物” 的斤两 —— 毕竟把非洲黑奴倒手卖到美洲,利润能翻十倍不止。

但船的载重就那么点,路上还总有人病死损耗,这群贪得无厌的贩子早就琢磨出了个一本万利的妙招:把黑奴的衣服扒得一干二净。

这事得从 “三角贸易” 的生意经说起。当时欧洲的工业品运到非洲换黑奴,黑奴运到美洲换蔗糖、烟草,再拉回欧洲卖钱,这条三角形航线藏着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脏水。

利物浦本是个荒凉渔村,就靠这生意发家,1771年城里三分之一的船都在干贩奴的勾当,18世纪经这港口运走的黑奴多达150万。可贩子们永远嫌赚得不够,一艘297吨的 “布鲁克斯号” 能塞几百人,还总琢磨着再多塞几个。

衣服成了第一个被盯上的 “眼中钉”。黑奴身上的破烂布衣看着不起眼,几十上百人加起来重量可不轻。18 世纪的贩奴船载重有限,多一斤衣服就少带一个黑奴,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

有贩子算过账,一艘船装四百个黑奴,光衣服就得占去一百多英镑的载重成本,这钱能买十个黑奴了。

更绝的是,扒了衣服还能省管理成本 —— 衣服破了黑奴要问、丢了要找,水手们还得处理这些琐事,搞不好还要加薪,资本家哪能容忍这种 “浪费”?干脆一刀切扒光,一了百了。

减少 “货物损耗” 才是这操作的核心。跨大西洋航行要俩月,船舱夹层高度不足一米二,黑奴堆得跟沙丁鱼似的,屎尿混在一起,极易生病。而黑奴衣服上的尘土病菌,正是传染病的温床。

贩子们可不会花钱治病,生病的黑奴要么掉价要么直接扔海里,鲨鱼总在船后跟着捡便宜。1753年利物浦坎列夫家族的四条船,运1210个黑奴就损耗了不少,后来他们学乖了,扒光衣服加塞人数,反而赚得能再买12艘船。

据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数据库” 统计,1514到1866年间被贩运的1250万黑奴里,不知有多少是靠这法子 “节省” 出来的。

这招还藏着心理控制的阴狠。1839 年 “阿姆斯塔德号” 黑奴起义,就因为当时他们还穿着衣服,有行动能力也有尊严念想。

贩子们吸取教训,扒光衣服让黑奴彻底没了羞耻心 —— 男女混住,连块遮羞布都不给,只剩零碎帆布裹下体,反抗的念头慢慢就被磨没了。

到了美洲市场,赤裸的身体更方便 “验货”,买家像挑牲口似的掰牙看腿,涂了橄榄油的肌肉亮闪闪,衣服反而成了 “遮丑布”。奴隶贩子巴波特在日记里直言不讳:烙完标记就扒光上船,这样的 “货” 才听话好卖。

埃里克・威廉姆斯说大英帝国的大厦建在黑奴的劳动上,这话半点不假。马克思也早点破,非洲变成猎获黑人的场所,正是资本主义曙光的标志。

那些扒衣服的算盘声里,藏着利物浦的繁荣、欧洲的工业革命,更藏着千万黑奴的血泪。直到今天,当年奴隶输出最多的非洲地区,仍是最贫穷的地方,这道伤疤,从来没真正愈合过。

来源:文史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