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万粉博主穿防护服拍印度扔粪节,骂完被按进粪堆,道歉还甩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13:04 1

摘要:800 万粉丝的美国博主泰勒・奥利维拉,为了博流量跑到印度拍 “扔粪节”,不仅穿全套防护服嫌脏,还发视频骂 “这是我一生最恶心的经历”,结果彻底激怒印度村民,被当场按进粪堆暴打!更离谱的是,他事后道歉还甩锅,说 “拍视频又不是种族歧视”,这场因文化冒犯引发的闹

800 万粉丝的美国博主泰勒・奥利维拉,为了博流量跑到印度拍 “扔粪节”,不仅穿全套防护服嫌脏,还发视频骂 “这是我一生最恶心的经历”,结果彻底激怒印度村民,被当场按进粪堆暴打!更离谱的是,他事后道歉还甩锅,说 “拍视频又不是种族歧视”,这场因文化冒犯引发的闹剧,把 “流量至上” 的丑陋嘴脸暴露得一览无余 —— 到底是谁给了他底气,敢拿别人的信仰当笑话?

2025 年 10 月 23 日,印度卡纳塔克邦古马塔普拉村热闹非凡,当地正在举办 “戈尔哈巴节”。这个节日是排灯节的收尾活动,村民们会互相投掷晒干的牛粪,在他们的文化里,这可不是 “脏东西”,而是象征着净化身心、祈求丰收的神圣仪式 —— 毕竟印度教认为,他们信奉的比瑞什瓦拉・斯瓦米神就是从牛粪中诞生的,牛粪在当地农耕文化里,更是与土地、丰收紧密相连的 “吉祥物”。

可就在这样充满信仰氛围的节日现场,25 岁的美国博主泰勒・奥利维拉,却穿着一身白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活像要去处理危险品。他举着相机在人群里拍来拍去,脸上写满了嫌弃,仿佛周围的一切都让他难以忍受。拍完视频后,他连夜剪好发到社交平台,还起了个极具挑衅的标题 ——“印度扔屎节:我一生中最恶心的经历,再也不回去了”,配的图里,他浑身沾满干牛粪,表情夸张地皱着眉。

这条视频很快就火了,播放量直冲 500 万,可评论区却炸了锅 —— 印度网友的愤怒几乎要溢出屏幕。“你凭什么把我们的神圣节日叫‘扔屎节’?”“穿着防护服来拍,拍完就骂恶心,这不是侮辱是什么?”“你根本不是来体验文化的,就是专门来抹黑印度博流量的!” 更有情绪激动的网友,甚至怀疑他是被巴基斯坦收买,故意来挑事的 —— 虽然这种说法有点极端,但足以看出奥利维拉的行为,已经触碰了印度人的文化底线。

有当地村民在接受采访时气愤地说:“我们互相扔干牛粪,是为了庆祝丰收、感恩土地,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他倒好,穿着防护服像看怪物一样拍我们,还把节日说得那么难听,换谁能不生气?” 事发当天,就有村民认出了奥利维拉,一群人围上去和他理论,可他不仅不认错,还反过来指责村民 “小题大做”,最后情绪激动的村民忍不住动手,把他按进了堆放干牛粪的粪堆里,让他 “好好感受下自己口中的‘恶心’”。

直到 10 月 27 日,面对铺天盖地的骂声和举报,奥利维拉才不情不愿地发了条道歉推文,只轻飘飘一句 “我很抱歉,印度”。可这道歉里没有丝毫诚意,他紧接着就在评论区辩解:“我拍个扔粪节又不是种族歧视,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 甚至还质问报道此事的《纽约邮报》:“这篇报道是不是印度人写的?” 这种 “我道歉但我没错” 的甩锅态度,不仅没平息怒火,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他 “流量至上” 的真面目。

其实这已经不是奥利维拉第一次靠 “黑印度” 博眼球了。今年早些时候,他就曾在社交平台吐槽,说自己在印度五星级酒店吃饭,结果感染了四种沙门氏菌,字里行间都在暗示印度卫生条件差。当时就有网友质疑他故意夸大其词,可他却凭着这条视频涨了不少粉。这次跑到印度拍 “戈尔哈巴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根本不是想记录异域文化,而是专门挑能引发争议的点,用猎奇、贬低的方式赚流量。

有网友犀利点评:“他就是把‘冒犯文化’当成了流量密码,觉得越出格、越贬低别人,就越有热度。可他忘了,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尊严,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凭什么尊重你?” 还有人拿咱们的传统节日举例:“要是有人穿着防护服来拍咱们过年放鞭炮,拍完就骂‘太吵太危险,再也不来了’,或者拍端午赛龙舟说‘一群人在水里瞎折腾,真 low’,换谁能忍?”

更讽刺的是,奥利维拉口中 “最恶心” 的 “扔粪节”,用的根本不是新鲜粪便,而是晒干的牛粪,在当地有严格的处理流程,不仅不脏,还承载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可他连最基本的节日常识都懒得了解,就凭着自己的主观偏见,把一个神圣的传统习俗,简化成了 “扔屎游戏”,这种对文化的漠视和傲慢,才是最让人反感的。

面对印度网友 “你们美国加州街头流浪汉粪便问题怎么不去拍” 的质疑,奥利维拉还嘴硬说 “我拍过很多美国城市,别生气哥们”,可他拍美国城市时,从来不会用这种猎奇、贬低的方式,反而会刻意美化。这种双重标准,彻底暴露了他的虚伪 —— 他所谓的 “记录生活”,不过是选择性地挑刺,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满足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从而收割流量。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奥利维拉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把 “猎奇” 当成了 “文化记录”。作为一个拥有 800 多万粉丝的博主,他本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西方观众科普印度农村的真实信仰、传统习俗,让不同文化之间多一份理解。可他却选择了最浅薄、最冒犯的方式,把文化差异变成了嘲笑的谈资,这种做法不仅不负责任,更是对创作者职业底线的践踏。

现在印度相关部门已经表态,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活动的保护,防止类似的文化冒犯事件再次发生。这也给全球所有内容创作者敲响了警钟:记录异域文化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保持尊重和敬畏,不能把自己当成站在 “文明高地” 上的评判者,更不能拿别人的信仰和传统当赌注,去博流量、赚快钱。

真正的好内容,应该是桥梁,让不同文化的人能互相理解;而不是高墙,把文化差异变成对立和嘲笑的理由。奥利维拉的闹剧虽然暂时赚了流量,却永远失去了印度观众的信任,也让自己的口碑一落千丈。这或许能给所有 “流量至上” 的创作者提个醒:流量有保质期,但尊重和底线,才是能走得长远的根本。

毕竟,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传统习俗背后,都藏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信仰。你可以不理解,但不能不尊重 —— 这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内容创作者应有的职业素养。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