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的就是李思思。她在央视干了整整十三年,去年忽然递了离职信,转头杀进直播间,如今粉丝破千万。有人摇头:三十多岁,正该安稳她这是想不开?可再看她现在的状态,恐怕一句“懂的人自然懂”。
成年人最酷的叛逆,是敢和自己的高光握手言别,转身去过热气腾腾的生活。
说的就是李思思。她在央视干了整整十三年,去年忽然递了离职信,转头杀进直播间,如今粉丝破千万。有人摇头:三十多岁,正该安稳她这是想不开?可再看她现在的状态,恐怕一句“懂的人自然懂”。
先把时间线拉直。她还是学生时就在《挑战主持人》里拿下八连冠,毕业就直通央视。2012年春晚,她第一次上台主持,颇受好评,一路是妥妥的一线。后来她结婚、生孩子,身份角色一转,岗位也跟着变化,从万众瞩目的大舞台,调去购物频道,这段经历外界议论颇多。听说那会儿她一边上班一边带娃,还要哺乳,时间被切得稀碎;孩子慢慢长大,开销直线上扬,职场赛道又“新人雨后春笋”,机会越来越少。与其在光鲜舞台上慢慢淡出,不如自己开条新路,她就这么“断舍离”了。
离开央视后,她不是“躺平”,而是一路猛冲。你想象一下:灯架一亮,麦克风开,她一天能连播三场,衣服一口气卖出五千件。嘴上说“姐妹们先摸面料”,手里捻着衣角,把版型、成分、穿搭场景讲得明明白白,像在上小课堂。她不只卖货,还会夹带一本书,聊一段读书心得,像过去在镜头前一样从容。直播间里,她时不时笑出声,和粉丝“抛梗接梗”,拉近到“街坊邻居”那种距离。观众留言:这才是真人,不是以前电视上那个端着的“严肃主持”。
别说她只是带货,她的专业底子还在,舞台也一直没离开。前阵子她和何炅一起主持航天主题晚会,年会、晚会也时不时能见到她的身影。最近参加某光影盛典,上台脱稿讲了一分半钟,条理清楚、气场稳定,那股“央视腔”的底色还在,镜头一对她,观众的心就安了。
这时候,任鲁豫当年的那句话被翻出来反复印证:“要放下过去的荣誉才能重新开始。”听上去像鸡汤,但放在她身上,就是现实版操作指南。她也不遮掩,坦荡承认:卖得多赚得多,这就是做生意。成年人的世界,不必躲躲闪闪,账要算清,心也要安稳。
争议也没少。有老观众替她惋惜:当年那样好好的舞台,怎么就出来了?也有人站她:“职场妈妈太难了,拿命在平衡。”还有人一针见血:央视每年新人辈出,机会更稀,撑着面子不如换赛道求增量。更现实的是,她现在的收入、节奏与自由度,未必比过去差。谁说舞台只有一个?位置挪一挪,光照到的地方,还是她。
回看她的人生轨迹,其实挺有戏剧张力:从学生冠军到春晚主持,再到婚后身份转场,最后彻底投向“直播战场”。每一步都不轻松,但每一步都能看见她的判断力。那种“我不再证明给谁我只需要过好自己”的劲儿,隔着屏幕都感受得到。
网友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一派说“可惜”,一派说“解气”。前者怀念她荧屏上的端庄亮眼;后者喜欢她直播间里的烟火气、实在劲。两边看似矛盾,其实都在表达同一件事——大家认可她,只是希望她以不同方式继续发光。
娱乐圈里这种转型并不罕见。有人离开体制去做舞台剧和大型活动,有人下场试水直播电商,有人开启商业合作与个人品牌。每个人都在找最适合自己的“第二曲线”。对李思思来说,直播带货不是退路,倒更像是她口才、审美与亲和力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不用照着提词器走,也不必被流程卡点,反而能随时“抛段子”“讲门道”,把专业消化成日常,把距离感揉进烟火气里。
成人世界没有谁的选择是容易的。李思思那句“做生意”背后,是对家庭、事业与自我价值的重新排列组合。过去她在春晚舞台上给大家团圆的仪式感,现在她在直播间里把“性价比”和“生活感”给到了。镜头换了,光还在;人换轨了,劲儿还在。
至于未来?谁知道呢。也许哪天她又在某个重磅晚会“惊喜返场”,也许她会把直播做成一个有内容、有温度的品牌栏目。给当事人一点时间,也给勇气一点掌声。反正看她如今在镜头前笑得松弛,我更愿意相信:她没有“走下坡路”,只是换了一座山继续往上走。愿她保持这份热情,继续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下一次见面,我们又有新瓜可吃、新故事可讲。
来源:娱乐圈朝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