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媚美出绝招!挽臂耳语被批丢脸,5500亿投资换一句“很伟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12:05 1

摘要:2025年10月28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迎来了她上台后的第一场重大外交考验——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2025年10月28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迎来了她上台后的第一场重大外交考验——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这场被外界高度关注的“首秀”,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讨好”“献媚”的标签。

从点亮东京塔到送上安倍的高尔夫球杆,从提前承诺军费达标到签署巨额投资协议,高市早苗几乎拿出了全部诚意。

然而,换来的却是一份轻飘飘的“你将成为最伟大的首相之一”的口头评价,以及一份被外界称为“任务清单”的文件。

更令人侧目的是,她在公开场合与特朗普挽臂同行、耳语低语的画面,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引发日本国内强烈批评。

这场外交会晤看似风光,可就连日本百姓都能看明白,日本高层还是和以前一个样,媚美舔美成了骨子里的东西。

高市早苗的种种举动,与其说是外交策略,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取悦大戏”。她试图用金钱、姿态和情感牌,换取美国对日本安全的承诺和政治上的认可。

可问题是,这种单向的付出,真的能换来对等的尊重吗?

10月28日上午,东京元赤坂迎宾馆,阳光正好。高市早苗与特朗普并肩走出会场,准备进入会谈前的简短仪式。

就在这短短几十秒的镜头里,一个画面被全球媒体捕捉并迅速传播:高市早苗自然地挽起特朗普的胳膊,身体微微倾斜,靠近他的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

特朗普面无表情,步伐未停,两人就这样走过了台阶。

这一幕在西方或许不算什么,但在东亚政治文化中,这种肢体接触极为罕见。尤其是女性领导人与外国元首之间,保持距离和庄重几乎是默认规则。

高市早苗的这一举动,立刻被解读为“过度亲密”“谄媚”甚至“失态”。

日本国内舆论炸开了锅,不少网民直言“羞耻”“有失国格”,认为堂堂一国首相,不该以如此姿态对待外国领导人。

更早前,两人在迎宾馆内进行室内阅兵时,也出现了尴尬场面。高市早苗示意特朗普一同检阅仪仗队,但特朗普似乎误解了流程,独自一人快步向前,完全忽略了身边的东道主。

高市早苗只能匆匆跟上,场面一度冷场。

这一幕被媒体称为“外交乌龙”,也被视为高市早苗急于讨好却未能掌握节奏的缩影。

到了下午,两人一同登上“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在数千名美军面前发表讲话。

特朗普称高市早苗是“胜者”,是“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则满脸笑容,挥手致意,动作幅度之大,被网友形容为“像追星粉丝”。

她在台上的表现,再次被批评为“夸张”“不像国家领导人”。

这些细节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外界对高市早苗此番外交表现的总体印象:她不是在平等对话,而是在“表演忠诚”。

天价投资换清单

如果说姿态上的争议还属于“形象问题”,那么在实质内容上,日本的让步则显得更为沉重。

此次会谈没有发布任何联合声明,也没有签署具有战略意义的同盟文件,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名为“事实清单”的文件,列出了日本对美国的一系列投资承诺。

清单中最核心的,是日本将落实此前达成的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计划。

这笔资金相当于日本年GDP的近10%,规模之大令人咋舌。项目涵盖能源、人工智能、电子元器件、关键矿产等多个领域,几乎囊括了日本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比如,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日本企业将与美国公司合作,投入数百亿美元建设核电站、变电站、液化天然气输送系统等。

东芝、日立、西屋电气等企业被点名参与,其中部分技术涉及电力模块、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敏感领域。外界担忧,这不仅是投资,更可能是核心技术的转移。

在人工智能和电子产业链方面,三菱电机、TDK、藤仓、松下、村田制作所等日本顶尖企业也被列入合作名单,承诺向美国供应数据中心设备、光纤电缆、储能系统和高端电子元件。

这些企业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可能因此被美国“吸收”。

更关键的是,这份清单并非双方协商的结果,而是由美国主导的“任务布置”。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提前一天抵达日本,目的就是督促日本尽快落实投资细节。

据悉,这笔投资的决策权掌握在美国设立的投资委员会手中,由美方主导选择项目,日本仅作为咨询方参与。

更有消息称,美国将获得90%的投资利润。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经贸合作,而更像是一种“强制性经济输血”。日本参议院有议员直言,这是一份“令和时代的不平等条约”。

要知道,日本公共债务已超过GDP的250%,财政压力巨大。

在此背景下,拿出如此巨额资金投向海外,无疑会加剧国内经济负担。

安保承诺难兑现

除了经济上的巨额让步,安全领域的承诺也同样沉重。

高市早苗在会谈中明确表示,将把日本防卫费占GDP2%的目标提前到2025年实现,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这一表态被解读为对特朗普长期施压的回应。

多年来,美国一直要求日本承担更多防卫责任,以减轻驻日美军的负担。但将军费提升至GDP的2%,对日本而言已是巨大挑战。

目前日本通胀高企,民众生活成本持续上升,政府若再大幅增加军费,势必需要通过增税或削减社会福利来筹措资金,这将直接冲击民生。

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并未满足于此。他在会谈中明确提出,希望日本将防卫开支提升至GDP的5%,与北约标准看齐。

高市早苗对此并未正面回应,只是强调“将持续增加投入”。这种模糊表态,反映出她在安全议题上的被动与无奈。

与此同时,日本对美国的依赖也愈发明显。此次会谈中,美方强调将继续强化美日安保同盟,但并未给出任何新的安全保障承诺。

反倒是日本,不仅承诺扩大采购美国武器装备,还同意让在美国生产的汽车无需额外测试即可进入日本市场,变相为美国车企打开大门。

这种“一边倒”的局面,让不少日本民众感到不安。就在会谈当天,数十名示威者在首相官邸前集会,高呼“反对特朗普访日”“反对战争会谈”。

他们认为,日本不应成为美国军事战略的附庸,更不应动用纳税人的钱去购买武器、讨好强权。

冲绳等地的民众更是长期承受驻日美军带来的噪音、犯罪和安全隐患。一位来自冲绳的抗议者表示,强化军事同盟只会加剧地区紧张,无助于和平。

而在东京,有市民指出,政府在物价高涨的背景下推动军备扩张,是在“强迫百姓为军工买单”。

礼物背后的算计

尽管争议不断,高市早苗的这套“组合拳”显然经过精心设计,她深知特朗普的喜好,因此从一开始就打出了情感牌。

她不仅追忆了安倍晋三与特朗普的友谊,还特意送上安倍使用过的高尔夫球杆,以及日本高尔夫名将松山英树的签名球包。

这两份礼物,直击特朗普的个人爱好,也唤起了他对安倍时代的怀念。

更引人注目的是,高市早苗在会谈中透露,她计划提名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理由是他推动了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以及促成泰国与柬埔寨签署和平协议。

这一举动,几乎完全复制了安倍晋三当年的做法。2019年,安倍也曾提名特朗普参评诺奖,虽未成功,但赢得了特朗普的好感。

提名诺奖本身并无实际意义,但它是一种极低成本的政治投资。通过这种方式,高市早苗试图快速建立与特朗普的个人信任,从而在后续谈判中争取更多空间。

她还特意安排特朗普登上航母、发表讲话,并一同乘坐“海军陆战队一号”直升机,给予其极高的外交礼遇。这些安排,无疑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日本是美国最忠实的盟友。

然而,这种“全方位讨好”策略,真的能换来对等的回报吗?从目前的结果看,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并未在安全、贸易或技术合作上给予日本任何实质性让步。相反,它继续以关税、军费、投资等议题施压,将日本置于被动地位。

高市早苗的努力,更像是在用金钱和姿态换取一句“你很棒”的表扬。特朗普称她“将成为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但这句评价更像是一种外交客套,而非真正的认可。

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在美日同盟中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与退让。

如今,东京塔的红白蓝灯光已经熄灭,特朗普也已结束访日行程。但这场外交秀留下的争议,远未结束。

高市早苗的“媚美”策略,短期内或许能缓和美日关系,但从长远看,它可能进一步削弱日本的外交自主性。

一个国家的尊严,不应建立在对强权的依附之上。

当5500亿美元的投资落地,当核心技术被转移,当民众为军费买单时,日本还能剩下什么?

这场“首秀”看似华丽,实则沉重。

高市早苗的每一步,都写满了算计与妥协。她用尽手段讨好美国,换来的却是一份任务清单和一句空洞的赞美。

这或许就是当下日本在国际格局中的真实处境:即便再努力,也难以摆脱“附庸”的标签。

来源:进击的鸡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