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方确定出席2025年韩国APEC峰会的消息刚一公布,亚太地缘格局就泛起了不寻常的涟漪。加拿大总理卡尼抢先表态,希望借峰会契机与中方举行会晤,推动两国在关键领域建立“战略关系”。同一时间,峰会主办国韩国总统李在明已完成相关部署,这场多边外交舞台正成为观察大国关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方确定出席2025年韩国APEC峰会的消息刚一公布,亚太地缘格局就泛起了不寻常的涟漪。加拿大总理卡尼抢先表态,希望借峰会契机与中方举行会晤,推动两国在关键领域建立“战略关系”。同一时间,峰会主办国韩国总统李在明已完成相关部署,这场多边外交舞台正成为观察大国关系转向的最佳窗口。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自创社交媒体上的怒火还没平息,他宣布中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起因不过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帖子里出现了里根对关税的负面评论。这种近乎情绪化的外交操作,让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加拿大彻底看清了依附关系的脆弱性。卡尼的对华示好来得正是时候,距离中加200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刚好20周年,驻加拿大大使王镝10月13日在《国会山时报》的署名文章早已埋下伏笔,文中明确提及中加“以务实和建设性方式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
李在明对这场首次由自己主办的重大多边活动极为看重。韩国国立外交院教授闵正勋透露,韩国希望借峰会在AI合作、区域协作及半岛和平议题上取得实质成果,更强调“地区稳定即是经贸稳定”。这种定位与中方诉求高度契合,毕竟APEC区域经济增长预期已被大幅下调,从年初预测的3.1%-3.3%跌至2.6%,贸易环境恶化成了摆在所有成员面前的共同难题。李在明的安排显然考虑到了中国的分量,毕竟中国长期稳居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加对华出口已同比增长7.8%。
加拿大的转向带着鲜明的利益烙印。卡尼盯上的农业领域早有渊源,油菜籽和乳制品曾因贸易摩擦陷入困境,如今想借APEC提前扫清关税障碍。能源合作更是双方的硬需求,加拿大跨山输油管道扩建后,中国已成为新增产量最大客户,今年4月液化天然气也开始对华出口,这些数据都成了卡尼外交表态的底气。更值得玩味的是投资领域的开放姿态,加拿大急于吸引中国资金技术,本质上是想对冲特朗普贸易战的冲击,这种务实选择与特鲁多时期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
加拿大的举动绝非孤例。APEC政策支持单位主任卡洛斯·栗山直言,关税 hikes、报复性措施和非关税壁垒激增,已让企业不敢轻易开展跨境活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市场吸引力愈发凸显。驻加大使王镝提到的“中加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放在整个亚太地区同样适用。
卡尼的算盘打得很精,想在中美高层可能的会晤前抢占先机,在农业、能源等领域锁定合作,同时为自己争取外交主动。这种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务实策略,恰恰是美国盟友的典型特征——既想享受中国市场红利,又不愿彻底与美国切割。王镝在文章中“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表述,早已点破了这种关系的本质。
APEC峰会的真正价值,或许在于让更多国家看清了多边主义的重要性。中方领导人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与韩国追求的“区域协作”目标形成呼应,也给加拿大这类寻求平衡的国家提供了舞台。中国是否会获得新身份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已经明确:务实合作已成不可逆的潮流,任何试图用意识形态绑架国家利益的做法,终将被时代抛弃。
卡尼的示好可以接,但必须守住底线。孟晚舟事件的教训犹在眼前,加拿大在敏感问题上的摇摆从未停止。就像王镝文章里说的,中加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但关系“不能被分歧所主导”。这场APEC峰会终将证明,真正的外交智慧不在于选边站,而在于在复杂格局中守住自身利益,同时为区域稳定贡献力量。
来源:思远明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