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因不良习惯,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日常防护牢记5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10:48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数据与权威指南结合个人观点撰写,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欢迎关注、收藏。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数据与权威指南结合个人观点撰写,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欢迎关注、收藏。

有的人胃总是不太舒服,一会儿反酸,一会儿胀气,吃点油腻的就闹胃疼。

去医院一查,医生常常会说:“你这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吃坏肚子”了?

其实,这个小小的细菌,藏在胃里,却可能闹出大问题。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在胃里长期生存的细菌,它最喜欢在胃黏膜上安家。

很多人感染了都没有明显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可能让胃黏膜发炎、糜烂,甚至发展成胃溃疡。更严重的是,研究发现它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如果不注意,胃可能会被它一点点“啃坏”。那么,这个细菌到底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其实就藏在咱们的日常生活里。

它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就是“病从口入”。吃饭、喝水、用餐具,如果稍不注意,都可能让幽门螺旋杆菌趁虚而入。

比如一家人共用筷子、勺子,父母喂孩子时吹饭、尝菜,或者朋友聚餐时公私筷不分,都是它喜欢的传播途径。

还有的人喜欢吃路边摊、喝生水、吃剩菜,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其实都可能成为感染的源头。

幽门螺旋杆菌的生命力很强,能在口腔、唾液甚至牙垢中短暂存活,所以,只要有口口相传的机会,它就可能“落户”成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早期并不会有什么剧烈症状,有的人只是偶尔胃胀、打嗝多,有的人则会感觉胃口变差、饭量变小。

还有一些人会出现反酸、烧心,吃完饭上腹部总觉得顶得慌。

医生常说,这是因为细菌破坏了胃黏膜,让胃酸分泌失衡,导致胃的“防护墙”受损。久而久之,胃炎、胃溃疡就容易找上门。

在中医理论中,有“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意思是胃是身体吸收营养的源头。若胃被“邪气”所扰,气机不畅,就会出现胀、痛、酸、吐等各种不适。

幽门螺旋杆菌在中医看来属于“湿热之邪”,它喜温而生,长期侵扰可伤脾胃之阳,使人食少体倦。由此可见,无论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认为保护胃是防病的关键。

既然它这么“顽固”,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护呢?医生总结了五个关键点,大家一定要牢记。

第一,注意饮食卫生。

吃饭前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进入口中。食物要煮熟、煮透,不吃生食、半生食,比如生鱼片、半熟蛋这类。

家里的餐具、碗筷要经常用热水烫洗或高温消毒,尤其是有感染者家庭,更要分餐用具,最好使用不同颜色区分。

有人以为“擦一擦”就干净,其实细菌仍可能残留。咱们平时多一道清洗工序,就能少一个风险。

第二,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很多家庭吃饭时喜欢“你夹我我夹你”,虽然热闹,但这恰恰是幽门螺旋杆菌最喜欢的传播方式。研究显示,同餐共食是家庭感染的主要来源。

尤其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若一方感染,另一方很容易被传染。所以,哪怕是家人,也要有“公筷意识”。这不是生分,而是彼此的健康关怀。

第三,不喝生水,不吃剩饭菜。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水中短暂存活,喝未经煮沸的水,尤其是井水、自来水未充分加热,就可能被感染。

另外,剩饭菜在存放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即使重新加热,也难以完全杀灭。

第四,戒掉口对口喂食的习惯。

很多家长喜欢先尝一口饭菜再喂孩子,或者嚼碎食物再喂,其实这也是幽门螺旋杆菌的“通道”。

孩子的胃黏膜娇嫩,一旦感染,治疗起来更麻烦。所以,喂食时最好用专用小勺,不要用嘴试温,更不要口口相传。

第五,积极检查与规范治疗。

如果家人中有人被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建议全家人都做一下呼气试验或抗体检测。因为这种细菌常常“家庭连锁感染”,一个人治好了,另一个没治,就容易再次感染。

治疗时要遵医嘱使用联合用药,一般需要抗生素配合抑酸药,疗程多为两周左右。切勿自行买药,随意停药或换药,否则容易让细菌产生耐药性,反而更难根除。

除了以上这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规律作息,不暴饮暴食,不长期熬夜。

因为熬夜、压力大、饮食无规律都会削弱胃的防御力,让幽门螺旋杆菌更容易乘虚而入。

平时可以适当吃些对胃友好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山药粥、南瓜汤,这些既能养胃,又能帮助修复胃黏膜。

中医讲“养胃先养心”,意思是说情绪也会影响脾胃。长期焦虑、发怒、忧思,都会让胃气不和。因此,心态平和、饮食有节,才是防病养胃的长久之道。

很多人以为幽门螺旋杆菌只会引起胃炎,但实际上它与许多慢性病有关,比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因此,发现感染后,不仅要治疗,还要定期复查,看是否已经清除干净。

治疗结束后,一般在4到8周后复查呼气试验,确认阴性才算真正根治。若仍是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继续巩固治疗。

身体的每一个改变,都是在提醒我们——健康,从一点点生活习惯开始。

希望大家都能把“病从口入”这句话记在心里,用好的习惯守护胃的安宁,让生活少一点疼痛,多一点踏实和安心。

个体体质差异大,本文仅为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正规医疗机构医生。

参考文献:
[1] 李春生, 刘洪波.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 2020, 40(3): 185-189.
[2] 王丽华, 陈建军.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与防治策略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研究, 2021, 38(5): 52-56.
[3] 刘晓玲, 张宏伟. 中西医结合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 29(8): 97-101.

来源:健康科普露露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