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科院刚宣布突破核聚变核心材料瓶颈,能扛190吨重量的超薄金属基带实现国产化,这消息让核聚变赛道瞬间热闹起来。更有意思的是,永鼎股份、西部超导、英杰电气这3家公司,一边砸钱回购股票,一边忙着接核聚变的订单,不少投资者问:这回是真有料,还是借着风口炒作?
中科院刚宣布突破核聚变核心材料瓶颈,能扛190吨重量的超薄金属基带实现国产化,这消息让核聚变赛道瞬间热闹起来。更有意思的是,永鼎股份、西部超导、英杰电气这3家公司,一边砸钱回购股票,一边忙着接核聚变的订单,不少投资者问:这回是真有料,还是借着风口炒作?
其实判断靠不靠谱,光看"回购+抢单"的热闹没用,得拆透背后的细节。毕竟核聚变商业化要等到2035-2040年,现在的动作到底是布局还是作秀,藏在业务、资金和进展里。
先看永鼎股份,它的操作透着"稳"。公司刚拿2亿自有资金回购,账上躺着15亿现金,负债率不到40%,这笔钱花得底气十足。更关键的是订单质量,它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通过了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认证,还拿到了国际订单 。这可不是随便能拿到的,ITER对材料的耐温、强度要求极高,之前长期被国外垄断,现在中科院突破了核心基带技术,永鼎刚好能承接产能,业务和行业突破能对上。
西部超导的动作则藏着"硬"。作为超导材料核心供应商,它2025年聚变相关订单涨得很猛 ,而公司同步启动了3亿回购。它的底气来自技术壁垒——核聚变用的Nb₃Sn线材,国内能批量生产的没几家,下游对接的都是国家级实验项目。更实在的是,超导材料是核聚变装置的"神经",现在示范堆建设陆续启动,订单能跟着项目节奏兑现,不是远期画饼。
再看英杰电气,走的是"专"的路线。它刚回购1.5亿股票,同时中标了多个国家级聚变项目的电源系统订单 。核聚变装置需要特种电源来控制磁场和加热,技术要求比普通工业电源高10倍以上,英杰在这领域做了10多年,客户都是中科院、核工业院这类机构。电源设备是示范堆建设的先行环节,现在抢单正好踩中项目进度,业绩落地周期比上游材料还短。
这三家的共性很明显,和那些只喊口号的公司不一样:回购用的都是自有资金,没靠借债撑场面;订单都来自ITER或国家级项目,不是空签协议;核心业务刚好卡在核聚变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超导材料、特种电源都是现在实验堆和未来示范堆的刚需 。
不过也得清醒,这赛道有两个绕不开的现实。一是商业化还远,就算现在抢单,大规模盈利得等到2030年之后的示范堆阶段;二是技术迭代快,现在的核心材料和设备,未来可能被更先进的替代。所以短期别盼着暴涨,更适合长期跟踪。
普通投资者想参与,别盲目追涨,盯紧三个信号更靠谱:一是中科院的材料技术能不能快速转化成产能,这决定了上游公司的订单增速;二是示范堆建设时间表有没有提前,2027年BEST装置发电演示是关键节点 ;三是公司研发投入有没有持续增加,毕竟核聚变技术更新太快,跟不上就会被淘汰。
来源:雨中观绿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