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东京千叶县八街市的一条窄巷里,58岁的李文彪正在为客人按摩,他那双曾经在上海经营工厂的手,如今布满老茧,这位曾经的工厂负责人,如今成了中日两国都不承认的无国籍者,这样的身份持续了长达十五年。[沙尘暴]
在东京千叶县八街市的一条窄巷里,58岁的李文彪正在为客人按摩,他那双曾经在上海经营工厂的手,如今布满老茧,这位曾经的工厂负责人,如今成了中日两国都不承认的无国籍者,这样的身份持续了长达十五年。[沙尘暴]
1978年恢复高考后,李文彪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为首批全脱产学员,毕业后进入上海经济区电子配套公司仪表厂,很快升任厂长,管理生产和销售业务,在月薪几十元的年代,他已拥有豪宅和汽车,是邻里眼中的成功人士。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出国热潮兴起,频繁接触海外商人的李文彪,逐渐被国外生活的描述所吸引。
1987年,他首次尝试移民澳大利亚,申请布里斯班大学语言课程未能成功,次年花费17万日元委托中介办理日本留学,又因在留资格未获批准再次失败。
两次碰壁后,他转而申请玻利维亚签证,变卖所有家产后前往南美,临行前,面对父母的挽留,他并未回头,在玻利维亚,他经营起电子产品贸易公司。
1993年,为出行方便,他正式加入玻利维亚国籍,自动放弃了中国国籍,然而语言障碍和市场差异使生意举步维艰。
1995年2月,他持商务签证赴日考察,被东京的繁华吸引决定留下,同年4月,他在玻利维亚驻日使馆申请放弃国籍,满心期待能成为日本公民,但结果并不美好,日本入籍审查严格,他的申请很快被拒。
处处碰壁之后他想起了中国,但向中国驻日使馆申请恢复国籍时,也因不符合条件遭拒。
短短数月间,他沦为无国籍人士,签证到期后成为非法滞留者,此后的十五年,他只能在东京和千叶的华人区靠按摩为生,没有医保和银行账户。
2006年母亲病危时,他因无法办理回国手续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让他终生遗憾。
2007年,在志愿者协助下,他终于获得日本"在留特别许可",结束了黑户生涯,但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已在他身上留下深刻烙印。
如今虽能往返中日,但每当被人问起往事,他总是沉默以对,他的经历展现了一个现实:国籍不仅是身份证明,更是在异国他乡的保障,那些轻信"外国天堂论"而盲目放弃国籍的人,往往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困境。
随着中国持续发展,国内机遇不断增加,而选择放弃国籍的人,可能会面临身份认同的挑战。
这件事情被众人了解后,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哎呦,这个故事真是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说他可怜吧,确实是自作自受,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折腾,当年能当上厂长说明能力是有的,就是心态歪了,可惜了。”
“在日本这么多年,见过不少类似情况的人,没有合法身份的日子真的不是人过的,看病、租房、找工作处处是坎,说到底,国籍是根,根没了,在哪都是浮萍。”
“这个事情其实是个很好的法律案例,它提醒大家,国籍变更不是儿戏,一定要了解清楚两国法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规定,不能想当然,否则就会造成‘法定无国籍’的尴尬局面。”
“什么‘外国的月亮圆’,都是骗人的,把自己的发展完全寄托在换一个环境上,本身就是逃避现实,无论在哪,都要靠真本事吃饭,李文彪如果在国内踏实干,成就未必比现在差。”
“最让人唏嘘的是他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这比任何物质上的困苦都更折磨人,这也让我们体会到,一本中国护照背后,是祖国随时能接你回家的保障,平时不觉得,关键时刻才知珍贵。”
您身边有类似因盲目出国而遭遇困境的例子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闻与思考。
信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扶苏秘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