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者称在纳粹党卫军宫殿遗址发现“大型金属”物体,或装满财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20:03 1

摘要:罗曼·福尔马尼亚克自2021年起开始在波兰南部明科夫斯凯村的18世纪宫殿场地进行搜索,此前他收到文件称那里埋藏了数吨黄金和贵重物品。

一名在旧宫殿搜寻价值2亿英镑纳粹黄金的寻宝者表示,他发现了一个“大型金属”物体,认为其中可能装满了二战掠夺的财宝。

罗曼·福尔马尼亚克自2021年起开始在波兰南部明科夫斯凯村的18世纪宫殿场地进行搜索,此前他收到文件称那里埋藏了数吨黄金和贵重物品。

经过大量探索后,他因未发现任何重要价值而一度放弃。如今他重返这座据传曾被希特勒党卫军用作妓院的宫殿,并声称自己可能“发现了黄金”。

他告诉媒体:“我相信这次我们找到了。我们一直在旧柑橘园地下约八米处工作。那里的土壤非常沙质且积水。”

这位寻宝者透露,周四他的团队在挖掘中碰到了坚硬的物体,他们认为这是重金属。“它躺在潮湿的地面上,当我们用挖掘机触碰时,它会轻微移动,”他说。

“我们相信这些财宝可能装在德国‘大贝莎’迫击炮的弹壳内。尺寸吻合,密度感觉正确,体积很大且金属反应强烈。”

“我相信这次我们找到了。上次我不确定,但这次所有迹象都表明这是真的。”

“如我所说,距离这一重大发现可能只剩几小时或几天,我们仍坚持这一判断。”

据信这批埋藏的宝藏包含所谓的“布雷斯劳黄金”,它们从距离仅66公里的波兰城市弗罗茨瓦夫(当时称布雷斯劳)失踪。

他补充道:“已就发现重金属物品的情况通知历史建筑监察部门,波兰文化部和德国政府也将收到通知。”

这批宝藏被认为包含所谓的“布雷斯劳黄金”,它们从距离仅66公里的波兰城市弗罗茨瓦夫(当时称布雷斯劳)失踪。当时的布雷斯劳作为德国城市,是希特勒第三帝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但随着红军逼近,德国人不得不藏匿数吨黄金和贵重物品,其中包括帝国银行的银行存款、德国私人银行资产以及平民储存的黄金、货币和珠宝。

传说这批宝藏曾在党卫军护送下从布雷斯劳运往苏台德山脉,但运输队出发后不久便神秘消失。有理论认为这些财宝被海因里希·希姆莱下令窃取,用于建立第四帝国。

这座18世纪的宫殿引起富尔马尼亚克的注意,据称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些秘密文件——包括一本党卫军军官日记和一张地图。根据日记记载(据称由化名“迈克尔尼斯”的高级党卫军军官用铅笔撰写),失踪宝藏就埋藏在这座宫殿内。1945年3月12日的日记条目写道:“在橘园挖了一条沟槽,作为运送来的箱子和容器的安全‘住所’”。后续记载称:“48个来自帝国银行的箱子状态良好,被深埋并用鲜活植物伪装覆盖,愿天意庇佑我们。”

文件中还包含一封自称冯·斯坦因的党卫军高级军官写给宫殿女佣(后成为其情人)的信件,军官写道:“亲爱的英格,我将完成上帝赋予的使命。部分运输任务已经成功。”

剩余的48个帝国银行重型保险箱及所有家族保险箱,我在此委托予你保管。

据称,这份铅笔手写的日记记载了11处位于下西里西亚地区(二战期间属德国领土)的藏宝地点。

‘唯有你知晓它们的确切位置。愿上帝佑你助我,完成这项使命。’

日记中提到其中一处藏宝点存有47件具有国际重要性的艺术品,据信是从法国各收藏机构掠夺而来。

根据西里西亚桥梁基金会披露,该日记来自一名自称党卫军军官之子的男子,其代表着一个由纳粹官员后代组成的共济会分会,旨在寻求救赎。

基金会发言人富尔马尼亚克表示,这份日记由萨克森-安哈尔特州一个拥有1100年历史的共济会分会保管数十年,十余年前才移交至基金会。

2022年在对宫殿场地进行勘察时,基金会声称在地下约3米处发现了一个1.5米长的金属容器。

但最终证实这仅是废弃物品。同年,基金会‘邀请验证’日记的历史学家表示,其分析结论‘并非完全积极’。

来自《发现者》杂志探索团队的历史学家在脸书发文称:‘我们最重要的发现是,日记中从未提及明科夫斯基村。这对基金会而言可能难以接受,因为该地是他们目前唯一的挖掘现场。’

在整理的文件中,有一封党卫队高级军官冯·施泰因写给曾在明科夫斯基宫工作、后成为其情人的女孩的信件。这名军官写道:“亲爱的英格,我将秉承天意完成任务。部分运输已成功完成。现托付给你剩余的48个帝国银行重型保险箱及所有家族保险箱。唯你知晓其埋藏之处。愿上帝佑你助我,完成使命。”

历史学家们同时核验了随“战时日记”附带的信件,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

他们指出:“相关文件——包括那封著名信件——真实性存疑,且不属于‘战时日记’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明科夫斯基藏宝之说毫无实证依据。”

后续研究发现,战后德国出版的一部关于该地区逃亡者的著作中,“包含与日记完全雷同的细节描述”。据历史学家考证,日记内容实际转录自1945年逃离下西里西亚的德国难民口述记录,这些证言于1960年代收录于《逃亡》一书。

研究团队最终结论为:“分析结果确凿表明,这本所谓战时日记实为战后多年虚构创作的文本。”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小良历史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