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 月 24 日至 25 日,2025 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 “中国拥抱世界” 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圆满举办。本次盛会汇聚了国内外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代表、汽车行业专家学者与汽车媒体人士,线下嘉宾齐聚一堂共襄行业盛事,线上同步直播更是吸引了超 10 万名
10 月 24 日至 25 日,2025 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 “中国拥抱世界” 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圆满举办。本次盛会汇聚了国内外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代表、汽车行业专家学者与汽车媒体人士,线下嘉宾齐聚一堂共襄行业盛事,线上同步直播更是吸引了超 10 万名业内人士观看。
活动由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北美汽车人协会、美中汽车交流协会、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德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全英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奥地利奥中科技交流协会、欧洲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在日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等 10 余家中外华人汽车团体联合主办,上海市嘉定区汽车人才研究会与上海蔚擎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精彩纷呈 共绘汽车未来新蓝图
本届活动聚焦海内外汽车行业领袖与华人汽车精英,搭建起思想交流、友谊增进的高端平台,成为深入探讨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路径的年度标杆盛会。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中共嘉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姚卫华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世界汽车工程师联合会中国大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常务副主席刘小稚担任会议主持人。
付于武在致辞中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全球汽车精英组织需持续发挥智库效能,以国际化视野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可持续进步;立足全球化布局,切忌盲目进入陌生市场,需汇聚行业智慧科学规划。他同时指出,当前中国汽车企业研发团队规模持续扩大,但人员素质、价值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仍有提升空间,期待在场精英能成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导师,通过巡讲巡演等形式培育青年科技人才。
姚卫华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嘉定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成果。他提到,嘉定正紧抓汽车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新四化发展机遇,2024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 4694 亿元,其中汽车产业产值突破 3054 亿元,同比增长 4.4%。未来,嘉定将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助力本土企业立足时代前沿,在全球市场中书写开拓进取的新篇章。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我心深处是汽车》赠书仪式,旨在传承中国汽车精神、凝聚海内外汽车人力量。付于武先生亲自为各海外汽车协会代表赠书,并与代表们合影留念。
会议同期举办中外汽车精英 “嘉定之夜” 交流活动,成为海内外汽车人畅叙友谊、共话发展、共谋未来的温馨联欢。中共嘉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陆祖芳莅临现场致辞,嘉定区经济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艳君向在场嘉宾系统解读了嘉定区的营商环境与区位优势。上海市嘉定区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朱正吉主持该交流活动,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汪大总发表祝酒词。
活动尾声举行轮值主办权交接仪式,正式确定 2026 年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论坛将由欧洲地区华人汽车协会团体承办。
精英汇聚 献策中国汽车品牌向上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更是长期稳居全球首位,产业发展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阶段,迈入 “品牌向上” 的关键新时期。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汽车从 “产品出海” 升级为 “品牌出海”,成为突破全球竞争壁垒、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命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围绕 “全球化时代中国汽车品牌向上路径” 分享观点。她认为,品牌建设是 “长期主义” 的核心,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发展需坚守长期主义,方能行稳致远。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已实现 “从 0 到 1” 的突破,但 “从 1 到 N” 的进阶之路仍任重道远:品牌故事缺乏全产业链原创支撑,品牌认知度与信任度仍处于培育阶段;生态黏性不足,“品牌忠诚” 尚未形成,全球化抗风险能力较弱。未来,中国汽车品牌需以 “本土化价值共建” 为营销核心,战略上从 “攻城” 转向 “耕田”,传播上从 “高调宣传” 转向深度沟通,行动上从 “单打独斗” 转向 “集体向上”。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了中国汽车海外市场销量现状与未来趋势。他指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已在技术层面实现 “弯道超车”,具备强劲国际竞争力,但产业出海仍面临多重挑战。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的核心挑战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不同区域消费者偏好差异显著,产品需针对性适配;二是中国车企海外品牌认知度偏低,缺乏长期积淀的品牌影响力;三是部分海外市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可能影响当地汽车电动化进程。对此,产业链相关企业需提前预判风险、制定应对策略,合理规划发展预期,主动化解潜在难题。
前比亚迪集团品牌公关处总经理助理曹曦聚焦 “中国车企出海核心战略路径” 与 “AI 时代品牌传播升级” 两大议题分享深度见解。他强调,中国车企需率先打破 “以缓解国内市场内卷为出海目的” 的认知误区,将 “构建长期全球化竞争力” 作为核心目标。在传播层面,汽车传播生态已正式进入 “3.0 + 时代”,传统依赖 “权威媒体撒播” 的模式已无法适配全球化语境。中国车企需借助 AI 技术赋能内容价值传递,始终围绕 “讲好中国汽车故事” 这一核心,推动中国品牌从技术输出者转变为全球用户可感知、可共鸣的价值伙伴。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汽车产业与金融服务专委会副主任、普华永道(中国)汽车产业主管合伙人金军从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视角,分析中国汽车提升出海竞争力的路径。他表示,ESG 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补齐出海竞争力短板的核心抓手,更是车企实现 “产品出海” 向 “品牌出海” 跨越的关键支撑。从实践层面,中国车企需重点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强化供应链 ESG 管控,二是完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三是善用绿色金融工具并规范信息披露。只有将 ESG 深度融入企业使命与战略决策,中国车企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实现真正的竞争力跃升。
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周博林剖析了当前中国汽车技术的全球比较优势,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对策。他指出,我国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国际协调领域,尚未有我国发起成立的国际组织参与实质性工作。对此,他提出系统性发展建议:一是推动人才培养,按照 “联合研究 — 成果发布 — 咨商 / 联络资质 — 实质性国际标准组织” 的建设路径,逐步形成广泛国际影响力;二是开展多边及双边科技合作交流,承办重点领域国际性活动,为中国企业搭建世界性展示舞台;三是促进产业合作,明确合作对象,对接全球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加速标准化成果推广应用。
在前美国福特汽车高级技术专家、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副主席、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董愚的主持下,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徐大全、上海寻序人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丁华杰、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剑光、前美国通用汽车高级工程师、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现任会长邹大庆,围绕“中国车·誉全球的技术与品牌升级探寻”展开圆桌对话,就“中国汽车如何建立技术可信、品牌可敬” 、 “本土化与品牌价值构建”、“生态可持续发展”、“用户共鸣”等话题展开讨论。嘉宾一致认为,中国车必须从“可用”到“可信”,从“被看见”到“被尊敬”,才能完成全球品牌跃迁。
来源:汽车预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