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1月,太皇河畔张记、李记两家老油坊刚被写进省非遗名单,河南芝麻却因天灾减产三成,原料价一夜飙两成,网友直呼“古法香是要用钱烧的”。
“再不买就真吃不起芝麻油了!
”——2023年11月,太皇河畔张记、李记两家老油坊刚被写进省非遗名单,河南芝麻却因天灾减产三成,原料价一夜飙两成,网友直呼“古法香是要用钱烧的”。
申遗成功本该放鞭炮,可老板们脸还绷着。
张家有商队,囤的芝麻够榨到明年端午,趁涨价把网店挂上“古法手工”标签,250ml小瓶装敢卖68,照样月销两千。
李家没囤粮,停工半个月,工人李小五朋友圈发“放假等于放工资”,转头去镇上的快递点搬货,一天一百二,比榨油强。
非遗招牌成了流量密码,可它救不了空锅。
手工坊五年少了四成,机器一小时顶老师傅一天,电费比人力便宜一半。
真正活下来的是会拍短视频的:镜头对准百年木桩撞槌,评论区刷“听着声音就香”,打赏都能换几袋芝麻。
老把式张三壮学不会剪辑,只能站在旁边笑,笑完继续抡锤,说“反正申遗了,咱成文物,文物不用会自拍”。
涨价潮里,散客骂娘,高端饭店却排队签合同。
厨师长一句话:“机器榨的没灵魂,客人就吃故事。
”故事值多少钱?
张家把价格再抬三成,照样秒空。
李家想跟风,芝麻缸见底,只能把去年的油渣翻出来做芝麻饼,五块钱一包,卖给游客当特产,赚个吆喝。
工人心里门儿清:非遗是老板的金字招牌,自己的饭碗还得看天吃饭。
李小五搬完快递晚上回油坊转一圈,闻着残留的油香发愣,“等天晴了,芝麻降价了,还得回来抡锤,毕竟除了撞槌,别的也不会。
”张三壮拍拍他肩,“别怕,真到机器全替那天,咱就穿着围裙去景区表演,一小时收票八十,比榨油赚。
”
网友热评:
“省非遗=省不了钱,该贵还是贵。
”
“一边喊保护传统,一边嫌手工贵,精分现场。
”
“张家赢麻了,李家麻没了。
”
“建议直播撞槌,我刷火箭,别涨价就行。
”
来源:未闻花名一点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