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里,她看着窗外,第一次认真思考:“难道这辈子就围着修理店打转吗?我想换种活法。”
吴裕凤正在做翻译。受访者供图
10月28日下午,家住鄞州区五乡镇的吴裕凤提着满满一篮新鲜蔬菜回家。
推开厨房门,她熟练地将手机立在水槽旁,打开APP听英语。
洗菜的水流声与标准的美式发音交织在一起——这是她坚持了多年的日常。
她雷打不动地学英语。王博 摄
她和英语的缘分要从18年前说起。
彼时吴裕凤还在丈夫的修理店里帮忙。一场意外,让她腰部受伤,不得不卧床三个月。
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里,她看着窗外,第一次认真思考:“难道这辈子就围着修理店打转吗?我想换种活法。”
就是这次顿悟,让她下定决心拿起书本,从零开始学英语。
这些都是吴裕凤“啃”过的英语书。王博 摄
刚开始学英语时,她11岁的儿子常笑话她:“老妈,你别开口了,人家说英语是享受,你说英语是‘要命’!”
旁人的调侃没让她打退堂鼓,反而更坚定了她的决心。她从《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啃”起,把陌生单词抄在小本子上;坐公交时背、等客户时记,连吃饭的间隙都在默念语法。
小小的英语字典被她翻得封面褪色、内页卷边。书桌上的英语教材堆了近半人高,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吴裕凤的证书。王博 摄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她的学习工具升级了,学习热情却丝毫未减。买菜路上、做家务时,手机里总是循环播放着英语单词和对话。
靠着这份“痴劲”,她不仅啃完了《新概念英语》全套教材,还成了中东欧博览会的翻译志愿者。
如今,吴裕凤的“英语版图”还在扩大。
她创办的英语角已走过9年,小区里的学生也常来找她请教英语问题。
吴裕凤正在做翻译。受访者供图 吴裕凤正在做翻译。受访者供图
“If you are not talent, you'd better repeat again and again.If you are not genius, you had better take it step by step.(如果没有天赋,那就不断重复。如果不是天才,那就一步步来)”吴裕凤说。
来源:甬派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