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作为先进制造领域的关键设备,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非接触式加工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高端产业领域,是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升级的核心装备之一。近年来,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高端精密加工装备的需求
项目背景
行业发展现状
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作为先进制造领域的关键设备,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非接触式加工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高端产业领域,是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升级的核心装备之一。近年来,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高端精密加工装备的需求持续攀升,带动激光加工装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randView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激光加工装备市场规模达到186.7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2.3%;其中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精度达到微米级及以下、集成智能化控制系统)占比约45%,市场规模达84.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激光加工装备市场规模将突破2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5%以上,而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成为激光加工装备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
在国内市场,随着我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战略的推进,以及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的快速扩张,国内对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我国激光加工装备市场规模约为890亿元人民币,其中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市场规模达400.5亿元,占比45%;但由于国内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核心技术(如高功率激光光源、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先进光学组件)与关键零部件(如高端振镜、精密导轨)仍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仅为30%左右,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所需的超高精度(纳米级)激光加工装备、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的激光微加工装备等高端产品,国产化率不足15%,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全球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正朝着更高精度(从微米级向纳米级突破)、更高功率(高功率光纤激光、超短脉冲激光应用普及)、智能化(集成AI视觉检测、数字孪生技术)、复合化(激光加工与传统加工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超短脉冲激光加工装备可实现对芯片晶圆的高精度切割、钻孔,加工精度达到50纳米以下;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领域,高功率激光焊接装备可实现电池极耳、电芯的高速高精度焊接,焊接速度提升至3米/分钟以上,且焊接合格率超过99.9%。国内企业虽在中低端激光加工装备领域已具备较强竞争力,但在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方面仍与国际领先企业(如德国通快、美国相干、日本发那科)存在较大差距,亟需加大研发投入与产能建设,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国产化水平。
政策支持环境
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突破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领域的技术瓶颈,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扶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集中优势资源攻关高端芯片、高端数控机床、高端精密激光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要求“加快研发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激光加工装备,推动激光加工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提出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30%,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
此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支持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产业发展。如:上海市发布《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培育高端激光加工装备产业集群,对符合条件的激光装备研发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研发补贴;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建设10个以上高端激光加工装备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培育3-5家营收超50亿元的高端激光装备企业;江苏省发布《江苏省“十四五”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对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用地保障(优先安排工业用地指标)、人才扶持(对引进的高端技术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安家补贴)等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在重大科技专项(如“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产业投资基金(如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等方面也对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项目发起动因
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作为先进制造的核心装备,其自主可控程度直接影响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全球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市场被少数国际巨头垄断,国内企业面临“卡脖子”风险,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半导体等关键领域,高端装备进口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供应链稳定性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国内高端制造业(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2022年国内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市场需求缺口达200亿元以上,部分企业因无法及时采购到高端装备而影响生产进度。
在此背景下,本项目发起方凭借在激光技术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资源,已在中低端激光加工装备市场取得良好业绩,并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光源、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多项专利。为进一步突破高端技术瓶颈,填补国内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产能缺口,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可控发展,计划建设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生产基地,聚焦航空航天用超高精度激光加工装备、半导体芯片用激光微加工装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高功率激光焊接装备等高端产品,实现核心技术产业化与产能扩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0亩,总建筑面积10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厂房、研发中心、测试中心、配套设施等。
项目必要性分析
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战略必然
当前,我国高端制造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期,但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成为制约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短板”。据《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所需的纳米级精度激光加工装备、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的激光微加工装备等高端产品中,国产化率不足18%;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光源、纳米级精度运动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国外企业专利占比超过85%;高端振镜、精密导轨等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度高达92%,且受地缘政治影响,进口设备交付周期从6个月延长至18个月,部分核心零部件甚至面临“断供”风险。
本项目聚焦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通过建设高端激光光源车间、核心零部件研发实验室,突破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光源、纳米级精度运动控制系统等“卡脖子”技术,实现高端振镜、精密导轨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可将高端装备国产化率从当前的32%提升至55%以上,有效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保障航空航天、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符合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的核心要求。
填补国内高端产能缺口,满足下游高端制造业爆发式需求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国内产能供给严重不足,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据测算,2023年国内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市场需求规模达470.4亿元,而国内企业产能仅为240亿元,需求缺口达230亿元,部分下游企业因无法及时采购到高端装备被迫减产,制约行业发展。本项目通过建设4个专业化生产车间,形成年产航空航天用超高精度激光加工装备550台、半导体芯片用激光微加工装备850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高功率激光焊接装备1300台的产能,可新增年产能180亿元,有效填补国内高端产能缺口,缓解下游行业“装备荒”问题,支撑我国高端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
......
来源:中金普华产业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