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大姐突发冠心病离世,提醒:冬天再冷,也不要做这5件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09:32 1

摘要:62岁的刘大姐,退休没几年,生活节奏刚慢下来,突然在一个寒冷的清晨倒在了厨房门口。她的家人还没来得及呼叫急救电话,心脏已经停止跳动。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一种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

62岁的刘大姐,退休没几年,生活节奏刚慢下来,突然在一个寒冷的清晨倒在了厨房门口。她的家人还没来得及呼叫急救电话,心脏已经停止跳动。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一种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

她没有基础病史,也没有明显的不适先兆,但她犯了一个很多人冬天都会犯的错。

她早晨空腹洗冷水澡后,准备做早餐时猝倒。看似只是“讲究卫生”“勤快”的生活习惯,却在低温和血管收缩的双重作用下,成为压倒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以为心脏病只找上那些“70岁以上、三高缠身”的人,可现实早已变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年人死于心血管事件的比例正在持续上升,45岁以上人群已成为主力人群。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脏血管因“堵住”或“狭窄”导致供血不足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年不痛不痒,却可能在某一刻突然致命。特别是在冬季,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等因素叠加,极易诱发。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指出,心血管病死亡已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46.74%。冬季是高峰期。而真正令人警惕的,是那些看似“日常”的生活方式,反而成了心脏最沉重的负担。

以下这5件冬天“千万别做的事”,就是刘大姐离世背后的警示。

第一件事:清晨空腹出门锻炼

不少人有“早起跑步”的习惯,尤其退休后觉得“不能闲着”。可是在冬季,清晨往往是一天中最冷的时段,低温会使血管剧烈收缩,导致血压骤升。

研究显示,寒冷刺激会激活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空腹状态下,血糖偏低,心肌供能不足,极易诱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冬天早上锻炼,建议选择气温稍高的时间段,避免空腹状态。

第二件事:洗澡水过冷或过热

很多人图方便早上冲凉,尤其是北方家庭,往往在没充分预热的浴室里洗澡。冷水刺激会导致皮肤血管骤缩,血压飙升,从而诱发心肌缺血。

而水温过高也同样危险。**热水使血管迅速扩张,导致血压骤降,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晕厥。**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有基础心脏病史的人群,更易发生意外。

科学研究表明,合适的洗澡水温为37℃-40℃,洗澡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冬季尤其要注意室内保暖。

第三件事:晚餐吃得太油腻

冬天一冷,人就容易“嘴馋”。羊肉汤、麻辣火锅、红烧肉……每一样都让人食欲大开。

但你知道吗?高脂高热的晚餐可能是心脏的一场灾难。研究指出,**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血脂迅速升高,使血液更加黏稠,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特别是在入睡后,人体自主调节功能减弱,血流变慢,极易诱发心肌梗死。

2022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指出,冬季心梗患者中,有超过60%在前一天摄入了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所以,不是不能吃火锅,而是要控制频率和食量。管住嘴,是保护心脏的第一步。

第四件事:忽视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冻头冻脚不冻人”,这种说法在医学上站不住脚。

头部是人体散热最多的部位,脚部则与全身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冬天如果帽子、袜子不穿好,寒冷刺激会造成血管收缩,诱导血压波动和心肌供血不足。

研究显示,寒冷暴露时冠状动脉收缩反应增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特别是夜间起夜时,很多人穿得少、动作急,极易诱发血压波动。冬天不是“扛冷”的时候,而是“护心”的季节。保暖,不是虚弱的象征,而是对身体的尊重。

第五件事:情绪压抑或过度激动

冬天昼短夜长,很多人容易情绪低落,尤其是独居老人、慢性病患者群体。研究表明,情绪波动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无论是悲伤还是愤怒,都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诱发心律失常。

典型如“应激性心肌病”,又被称为“心碎综合征”,情绪剧变时心脏会出现一过性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与心梗非常相似。

不仅如此,冬季节假日聚会多,酒精摄入也容易失控,而酒精又是诱发心律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持情绪平稳,是对心脏最好的温柔。

刘大姐的猝死,并非毫无征兆,而是日常习惯的长期积累使心脏“透支”。冬天不是疾病的源头,但却是诱发的“催化剂”。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就像一颗颗“隐形炸弹”,潜伏在看似平常的日子里。

科学从来不拒绝生活的温度。在寒冷的季节里,我们不必躲进温室,也不必变得脆弱,但一定要学会用理性的方式,温暖自己的身体。

健康,从不是某一瞬间的选择,而是每一个细节的坚持。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03):209-220.
[2] 王辰,霍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治指南解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6):481-489.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心病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1):1000-1028.

来源:何医生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