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16家相关公司梳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05:51 1

摘要: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向国际社会介绍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她表示,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向国际社会介绍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她表示,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又称“BEST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主导设计,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承建。据央视新闻10月初消息,10月1日,被视作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的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

据悉,杜瓦底座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相当于核聚变反应主机的“地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雄一表示,杜瓦底座安装完成之后,标志着大部件的安装就要开始了,随后相应的像磁体、真空室等重要的核心部件就要安装在杜瓦底座上。

本文梳理可控核聚变相关公司如下:

一、超导材料:约束等离子体的核心基础

1、西部超导

全球唯一全流程低温超导线材生产商,独家供应 ITER 项目 35% 的铌锡(Nb3Sn)超导线材,技术指标超越国际标准 25%。2025 年为 BEST 装置提供专用线材,新增 200 吨产能瞄准 CFETR 项目,超导材料在手订单约 60 吨,国内铌钛超导线材市占率超 95%,支撑 “中国环流三号” 等核心装置运行。

2、永鼎股份

全球唯一量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CO)的企业,良品率达 90%,成本较国际低 30%。2025 年获中核集团 1.2 亿元 CFETR 磁体订单,锁定 ITER 长期订单 41 亿元,其子公司东部超导研发的 HF1200 型号带材适配低温高场聚变场景。

3、精达股份

控股上海超导(全球高温超导带材市占率超 60%),突破千米级带材制备工艺,直接受益于 “星火一号” 等项目招标。2025 年高温超导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 15%。

二、面向等离子体材料:承受极端环境的关键屏障

1、安泰科技

全球唯一批量供应 ITER 全钨复合偏滤器的企业,耐温超 1 亿℃,抗中子辐照性能达 10dpa,市占率 70%。2025 年承接中国环流三号升级项目(3.8 亿元),核聚变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 74%,钨铜复合部件累计交付超 5000 件,应用于 EAST、CRAFT 等装置。

2、楚江新材

9 月实现 ITER 第一壁批量化焊接工艺,单套价值量 700 万元,技术突破推动其在核聚变结构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三、核心设备制造:实现聚变反应的硬件支撑

1、联创光电

兆瓦级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唯一量产商,中标 ITER 超导磁体系统,参与 “星火一号” 混合堆项目(订单 50 亿元)。其 15T 超大口径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25 年超导装备订单超 60 台,单台售价超 2000 万元。

2、国光电气

国内唯一全尺寸第一壁制造企业,ITER 项目核心供应商,核级阀门市占率 35%。2025 年合资成立先觉聚能科技整合产业链资源,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35%。

3、合锻智能

真空室模块化制造全球领先,6.5 米级模块填补国内空白。2025 年中标 BEST 真空室项目(2.09 亿元),技术精度达微米级,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 517.55%。

4、雪人股份

氦气螺杆压缩机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兆瓦级制冷量适配聚变堆低温系统,2025 年核聚变订单占比超 30%,产品应用于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室。

四、工程建设与系统集成:从实验到商业化的桥梁

1、中国核建

核工程建设龙头,主导 ITER 主机安装、CFETR 示范堆建设,手握 10 亿元聚变工程订单,2025 年 9 月新签 CFETR 安装合同额 18 亿元,工期 2025-2029。

2、中国核电

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持股 7.1%),子公司为 ITER 提供磁体电源控制系统。依托核电运维经验,优先卡位聚变电站运营权,计划 2030 年后承接首批商业化项目。

3、上海电气

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 HH-70 主机 10 月发运,后续锁定 EXL-50U 真空室订单,在磁体系统、真空室等领域具备深厚工程经验。

五、关键配套设备:保障装置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1、纽威股份

工业阀门领军企业,为 ITER 提供真空隔离阀、波纹管密封阀等关键部件,产品精度达微米级,通过 ITER 严苛认证。2024 年获得 ITER 二期阀门订单超 2 亿元。

2、中泰股份

深冷技术国内领先,为中科院理化所万瓦级氦制冷机提供核心部件,其氦制冷机可将温度降至 - 271℃,已应用于韩国核聚变研究院实验装置及国内 BEST 项目。

六、未来潜力领域:技术延伸与应用拓展

1、东方电气

9 月发布 50 MWe 聚变汽轮发电机组原型机,已与能量奇点签署 MOU,在传统能源与核聚变技术协同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2、浙能电力

拟与上海聚变共建 “长三角聚变 - 蒸汽联合循环” 示范电站,2026 年开工,探索聚变能源与传统火电的联合运行模式。

特别声明:相关内容源自公开资料整理,仅供研究探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勿以此为投资参考依据。如有不当,欢迎补充指正。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点赞和在文末留言交流。关注我,获得每日行业和消息梳理。

来源:价值起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