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主拍了条叫《汕头简直是我的美食归宿》的视频,里面说“来汕头最让我惊艳的不是牛肉,而是这碗炖奶”。
最近汕头有碗“黑芝麻糊炖奶”火得离谱,不是靠大广告,是靠一条抖音短视频。
博主拍了条叫《汕头简直是我的美食归宿》的视频,里面说“来汕头最让我惊艳的不是牛肉,而是这碗炖奶”。
这条视频一出来就冲上榜首,播放量破了900万,近8万人在评论区聊,相关话题加起来有5000万播放量。
这种“反套路”推荐特别抓人,大家看惯了牛肉火锅,突然冒出来个更惊艳的甜品,谁不想去试试?
这条视频能火,其实跟抖音的传播逻辑很像,之前汕头牛肉火锅2023年也是这么出圈的,算法会推这种“地域美食+真实体验”的内容。
本来大家去汕头都奔着牛肉去,博主偏说炖奶更惊艳,
这种“小众发现”正好戳中现在人的心理。
谁都想当第一个打卡小众店的人,发朋友圈也有面子。
视频火了之后,麻烦就到了一家叫“庄氏五品芝麻磨坊”的店。
这家店就是炖奶的发源地,突然被这么多人关注,线下队伍排到了马路上,外卖平台也突然爆单,老板的手机直接被私信挤瘫痪了。
这种社区小店哪扛得住这阵仗?他们家炖奶做起来特别费时间,从做料到成型要3个多小时,一批就15个,一天最多45份。
本来想靠手艺慢慢做,结果流量一来,根本接不住。
面对这么大的流量,老板的操作挺有意思,刚开始爆火两天,他还在博主评论区“诉苦”,说做不过来。
结果没过两小时,画风全变了,之前说“秘方不外传”。
现在直接把配方公开了,还跑到各个博主的视频评论区“劝退”,让大家别来排队受罪。
我觉得这老板是真聪明,没像有些店那样趁机涨价或者硬扛。
他知道自己店小,接不住这么多单,要是硬做,品控肯定下降,反而砸了招牌。
这种“真诚”反而圈了一波粉,很多人说“就冲老板这态度,以后也要去”。
而且他这么一弄,反而又带了波热度,大家觉得这老板实在,愿意帮他传播。
这碗炖奶火了之后,不止消费者跟风,同行也跟着动了。
小红书上好多人自己在家做,济南、成都、宁波的糖水铺都推出了“黑芝麻”系列新品。
秋冬养生就喝黑芝麻糊炖奶这个话题有400多万人看,连养发中式糖水这些话题也跟着热了。
其实这背后是新中式糖水的崛起,现在奶茶市场有点饱和了,2024年规模虽然有3500多亿,但增速慢了很多,大家喝奶茶也喝腻了。
新中式糖水就不一样了,它是在传统甜品上创新,比如黑芝麻糊炖奶,把能喝的黑芝麻糊和能吃的炖奶结合,口感和形态都新鲜。
还有双皮奶,现在能做出雕花、加海盐奶盖,甚至搞出双皮奶Dirty,花样特别多。
而且现在的糖水店还会玩“场景”,装修得雅致,能当下午茶的地方,不像以前就一个小窗口。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4月,全国糖水相关企业超20万家,比2021年多了两成。
近一年新开门店就有7万多家,像麦记牛奶今年在长沙、北京拓店,增速快得吓人。
赵记传承一年开了400多家,姜撞奶一年能卖1500万碗。
茶颜悦色更聪明,搞了个“酥山糖水铺”,开在自己奶茶店里,一下子覆盖了400多家店。
甚至还有叫“三旬糖水”的品牌,把店开到了英国伯明翰,还加了蜀绣元素,既卖糖水又传文化。
这碗炖奶能火,还有个原因是“养生”,现在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了。
《2025“新养生主义”人群洞察报告》里说,24到40岁的人已经成了养生主力。
他们的养生不是老一辈那种刻意忌口,而是“朋克养生”,既想吃好吃的,又想健康。
新中式糖水正好符合,低糖、用天然食材,还能补身体,这种养生需求不止带动了糖水,整个养生餐饮都起来了。
以前养生餐饮就是轻食沙拉、素食餐厅,现在不一样了,海底捞推药膳锅底,沪上阿姨上银耳莲子奶茶,连医院都来凑热闹。
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开了家“小南益膳堂”,卖药食同源的糖水,开业4小时就卖了5000份。
扬州中医院做八珍司康,成都中医药大学还出了13款中药茶饮,4到10块钱一杯,学生都抢着买。
《中国养生餐饮行业研究报告》里说,2021年新成立的养生餐饮企业就有4000多家,是前一年的两倍,到2024年全国有近18000家。
以前谁能想到医院会开糖水铺?现在看来,养生已经不是小众需求了,慢慢变成了大众日常。
这碗黑芝麻糊炖奶的爆火,看着是个偶然,其实是必然。
它是传统甜品“老树开新花”,也是新中式糖水和养生餐饮崛起的信号。
现在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爆款也会一轮轮换,但消费者对健康、品质的需求不会变。
像那家芝麻磨坊的老板,没硬蹭流量,反而用真诚留住了口碑,这才是长久之道。
未来新中式糖水和养生餐饮还会越来越火,只要不偏离消费者的需求,就能在这个赛道上走得远。
来源:司马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