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以前也这样。一边刷着直播间,一边给自己找理由:“反正也不贵”“万一用得上呢?”直到快递堆满阳台,我才开始问自己一句话:“我到底是在买东西,还是在逃避生活?”
我以前也这样。一边刷着直播间,一边给自己找理由:“反正也不贵”“万一用得上呢?”直到快递堆满阳台,我才开始问自己一句话:“我到底是在买东西,还是在逃避生活?”
01 那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带货视频
因为生活太累了。
娃晚上老不睡觉,白天上班还要装作状态很好。
身边没人理解我,只能靠手机短暂地喘口气。
然后我就发现,逛某音某宝,真的太治愈了。“新品”“超值”“限时秒杀”……一刷心情就好。
可是购物车清空了,生活并没有轻松。
那些让我冲动消费的原因,从来不是缺东西,而是缺情绪的出口。
02 我们以为自己“在放松”,其实是“在躲避”
有一次加班到晚上十点,回到家洗完澡,我明明困得要命,却还在刷直播间,默默下了三单。
不是因为真的需要,而是那一刻,我不想思考、不想面对、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只有手机陪着我,才觉得心里没那么空。
可一觉醒来,快递还在路上,心里的空,还是空着。
03 “买东西”成了一种假的掌控感
现实生活里,太多事我控制不了:
娃会不会生病、工作会不会变动、人际关系会不会变糟……
但购物,是我唯一能决定的事情。
我可以挑、可以比、可以下单的那一刻,觉得“我掌控了一点点”。
但说白了,那种“控制感”只维持了几分钟。
真正掌控生活的,从来不是买,而是扛得住不买的那种清醒。
04 不是让你不买,而是要看清“为什么买”
我不是反对消费。
我也会买东西,会下单,只是我越来越清楚:
当你状态稳定、有节制的时候,你会挑选那些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
而当你情绪崩溃、压力山大的时候,你更容易买一些看起来能安慰自己的东西。
前者在提升生活质量,后者在掏空你的钱包和精力。
我自己以前就买过一堆“看起来好治愈”的东西:香薰、氛围灯、桌面收纳盒……
结果全吃灰了。
05 我学会了把那份“想买”的冲动,用在生活本身
现在的我,一旦开始疯狂想购物,就知道自己可能累了、空了、心烦了。
我会去阳台坐一会儿,或者泡个脚,翻翻旧书,或者写一页手账。
没错,都是些“慢”的方式,但慢下来那一刻,我的心真的安静了。
花钱的冲动没了,清醒的感觉回来了。
写在最后
姐妹们,我们不是不配拥有漂亮、高级、有品质的生活。
只是生活的底色,永远不会靠一单快递来填满。
下一次,当你又开始疯狂加购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
“我是真的需要,还是只是太累了?”
别急着点“付款”,你更需要的,也许是一句“你已经很努力了”。
来源:小月月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