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滑稽圈人情压过规矩,两大剧团分治相看,非遗只列三人还不见亲属,谁握话语权
滑稽圈人情压过规矩,两大剧团分治相看,非遗只列三人还不见亲属,谁握话语权
走进上海的滑稽圈,你很快会发现熟人满天飞
大家在排练厅门口打个招呼,抬头不是师父就是亲戚,这个圈子的纽带更多是血缘和师徒
顾竹君的外甥女陈思清在上海滑稽剧团,她的前夫龚仁龙是人民滑稽剧团的老前辈,如今她的丈夫叫陈健
毛猛达和张小玲是舞台上的搭档、生活里的夫妻,儿子毛寅东写剧本也上台,女儿毛囡干脆转身做导演
再看另一边,吴爱艺和徐进既是夫妻,也是龚仁龙的学生,生活和工作绑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王汝刚收徒最多,徒弟们实打实占住了人民滑稽剧团的关键岗位
团长潘前卫、党支部副书记曾懿、演出部主任陈靓、主演钱懿,还有舒悦,都是他的学生
这不靠制度,是因为他真愿意带,愿意把手艺掰开揉碎地教
龚仁龙从青艺系统出来,合并后掌独脚戏传承中心,他的弟子里有吴爱艺、薛文彬
同样是青艺出身,不同的门下,表面和气,私下难免较劲
两大剧团离得近,抬脚就能串个门,可行政上却一刀切,各管各的
龚仁龙和顾竹君曾经是对儿,如今分在两个单位;
他的徒弟吴爱艺,也在另一个团
更微妙的是,毛囡做导演,爸妈都在人民滑稽剧团,但项目推进还是卡在自己单位这道口子上
血缘再近,制度上还是各自为政,这话一点不虚
滑稽戏和京昆不同,没成体系的教材,也没有固定唱法
手艺更多靠“口传心授”,跟着哪个师父,决定你能摸到多少门道
所以,年轻人想出头,光考进剧团还不够,你得拜对师父,能跟着跑戏、忙活、挨骂、被夸,才有机会被舞台记住
在剧团,用人还是看人情多过看规矩,这句话很多人不会挑明,但心里都有数
引爆争议的是两件事
其一,2024年的网综《新老滑稽》播了顾竹君和龚仁龙的早年片段,弹幕里吵成一片,谁都觉得自己家那套才是正脉
其二,2025年年初独脚戏非遗申报名单出来了,只列了三个人,而且没有亲属入选
官方没有解释标准,谁也说不清到底怎么选,这一下把火苗点到盆里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没有统一的行业管理机制,两团各唱各的戏,暗自角力的日子还在过
非遗传承的选拔标准不透明,争议一轮接一轮,热闹过后,规则依旧一团雾
说到底,谁来定规矩,还是没有答案
但舞台还得亮灯
到2025年10月,行业内还没有针对亲属关联、师徒传承、非遗选拔的明文规范
上海滑稽剧团先迈了一步,正筹第十一届上海国际喜剧节的开幕戏《72国房客》,时间从今年11月13日到明年1月20日
这次他们拉来青年编剧导演,还找了外国演员说上海话,想用中外融合的方式杀出一条路
我挺期待的,毕竟语言一换,节奏一改,笑点也会变,能不能“笑到一起”,这就是试金石
市场在变,脚步不停
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从2024年9月首演到2025年1月跑了50场,拿下1500万票房、4.3万人次观众,如今在上海演艺大世界驻场演出
它主打“常演常新”,每次都有打磨,传统独脚戏被改得更贴近今天的耳朵,也因此引来“算不算偏离”的争论
我倒觉得,能让观众买票,就是在给非遗续命
吴孝明的观点挺中肯,他说《石库门的笑声》创造了独脚戏新样式,提升了非遗的文化价值,给海派文化创新提供了样本,但还需要扩市场、增供给
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也提出,滑稽戏卡在传承与创新的十字口,既缺人才,也难拓新观众,社区演出行得多但专业度不够,得结合老年文化消费潜力去布局
喜剧节总监喻荣军也提醒我们,沪语剧目有亲和力,最容易勾起共鸣,所以成了喜剧节的热门品类
别的圈子同样热闹
相声界侯耀华与周立波当年的“隔空互呛”,从艺术理念到话语权,争出了一地鸡毛,最后也没形成行业规则
这不就像滑稽圈的“私下较劲”,吵归吵,没人给出裁判哨
而昆曲这边走得更远些
“师徒传承+院校培养+市场创新”的多元路径渐成共识,像《1699・桃花扇》既守住内核又把年轻人拉进来了
这或许是滑稽戏可以借鉴的方向
数据摆在眼前,也挺扎心
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500万,约65%的人把沪剧、滑稽列为喜爱的艺术形式,可专业滑稽剧团数量在减少,有的团一年就几场商演
全国范围看,2024年剧场类票房119.29亿元,观众超5400万人次,小剧场戏剧和脱口秀更受年轻人青睐
到了2025年国庆,剧场类票房同比涨了16.8%,而2024年脱口秀场次和票房分别涨了53%和48%,这蛋糕切得越细,留给传统滑稽的份越少
我常想,问题难不难,其实就看愿不愿意改
非遗名单不透明,能不能把标准先晒出来,别让大家靠猜
用人是不是该从“谁是谁徒弟”转向“谁的作品行不行”,哪怕慢一点,总归得往上走
师徒制不是原罪,但可以叠加院校培养、跨团合作、公开招募青年创作,舞台上多几条赛道,后台就少几分火药味
还有一个主意
两团能不能每年联手做一次“开放舞台”,把新段子、新演员、新导演一锅端上来,让观众用掌声投票
我见过那种小小的夜排,老艺人坐在台下练气,年轻演员拿着本子低声对词,走廊里有点旧木头的味道
一旦灯亮,台下有人笑,台上人就不虚此行
这门手艺的体面,不靠谁“说了算”,靠的是观众走进来、愿意再来
来源:海马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