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德九年六月,一个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长安城里两宫气氛凝固。夜宴上的喧闹和笑声下,藏着唐朝皇族兄弟间几乎要齑粉碎骨的紧张——太子李建成设下了盛大的宴席,秦王李世民在座,酒过几巡,不知怎的突然捂肚面色煞白。众臣还未反应,李世民便嘴角溢血,像要命丧席间!是谁动
武德九年六月,一个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长安城里两宫气氛凝固。夜宴上的喧闹和笑声下,藏着唐朝皇族兄弟间几乎要齑粉碎骨的紧张——太子李建成设下了盛大的宴席,秦王李世民在座,酒过几巡,不知怎的突然捂肚面色煞白。众臣还未反应,李世民便嘴角溢血,像要命丧席间!是谁动的手脚?怎么夜里会发生这种离奇事?!
堂下有人呼喊,朝服染血,殷红的颜色在烛光下像玩笑。李神通一向和李世民交好,哪里能眼睁睁看着兄弟折在这,忙不迭一把拽起拥着就往西宫奔。画面狼狈,这场闹剧背后,谁能真正看透?
通报早飞去皇帝李渊那边,等到他慢腾腾赶过去,不过是冲李建成扔下一句“秦王不能酒,别半夜聚会”。就这样?李世民此刻奄奄一息也好,口吐鲜血也罢,李渊没个像样的责罚动作,只剩下一纸圣旨,字字轻飘得像风一般。
这要是别家,谁家儿子出事亲爹会这副样子?真拿儿子的命当儿戏?可李渊就是这么冷淡,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戏到此为止,还没人能说清对错。矛盾不是今天才有,兄弟三人早已为那张龙椅暗中较劲。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还有齐王李元吉,明里和气其实杀机四伏——想安安稳稳把日子过下去,不存在。
两年前事情已然很紧绷。李元吉劝李建成早点动手,还自告奋勇要亲自收拾李世民。那次李渊带着李世民们去李元吉府,李元吉已经布置好刺客,打算兵不血刃。但行动被李建成给拦下,“为兄计耳,于我何有!”他倒像自觉无辜,可到底谁计较的多一点?谁信?
李渊对李世民防意满满,突厥每次内犯,他都不得不让李世民上阵,打完仗竟比打仗前更不信任。这么多年,不管李世民如何立功,总像背着借刀杀人、密谋篡位的嫌疑。有的信任好像只是一纸空谈,满嘴是道理。
有一回,南苑打猎,三兄弟各领一队争高下。李建成特意把自己最桀骜的胡马“赠”与李世民,任谁都明白那马脾气大,三次后蹄乱踢没踢伤李世民,偏偏他淡然:“他们想害我也要看老天答不答应!”大话说得轻巧,偏又带点试探。李建成气得差点咬碎牙,不多时就又去找父皇身边的宠妃进了谗言,说“秦王自诩天命在我”,快成了你死我活的死斗。
偏偏李渊还真信了几分,正准备敲打李世民,谁承想突厥又进犯——时局转圜,三兄弟各怀心思,父子情谊就此冷得透心。那之后风声紧,李世民试图请求调洛阳,希望有别于长安的开放形势。未几,这场东宫毒酒案就发生了。
说是毒酒,可到底有没有毒?李建成真敢在自己地盘下毒?要真毒死李世民,第一条线索指哪儿?李建成根本不可能这么蠢。枕头旁的小把戏和明里较量相比哪道更狠,他不会不懂。案发后李渊只轻描淡写一句,“别再夜里喝酒”,听着像训孩子,其实把事往无关紧要的方向推。
真有毒,那下毒人的智商怕是出了问题。也有人说这是一出自编自导的苦情戏。李世民如果真想逃,何必赴宴?何必让人有借口伤他?反倒是变着法子,给李渊看一出“兄弟阋墙”,让李渊下决心放他去洛阳,一切变得顺水推舟。宫廷斗争,说不清谁在拉谁下水。
有点怪的还有李世民中的毒。若当时真下了史书记载里那种致命鸩酒,即便是练过气功的也撑不过来。他却只是吐了几口血,就被李神通扶回宫,然后不久又能上朝。中毒这事,好像也不那么死板。宫廷里,真的有谁为他赴死?
那一夜李渊的不冷不热让人迷惑,他好像本来就想让兄弟分开一点,长安这座城太小,装不下三个有野心的儿子。李渊随口许诺说让李世民去洛阳搞点动静,甚至还要让他举天子旗帜,这种信号只要傻子才读不出来:天下,试试看能分则分?但李世民却哭了,死活不愿离京。他真是恋父情深?还是更害怕被兄长堵死在半路?鬼知道。
其实洛阳比长安还近权力真空。隔三岔五传来各种谈话,李建成和李元吉轮番拆台,最后使得洛阳之事夭折。李世民哪里也没去成。这种事,到底是李渊心软?还是儿子太顽固?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好说清。他们之间的羁绊已经搅得像一锅浆糊。
案子到现在没个明白公论。三子争权,毒案与否似乎只是一道插曲。其实真要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定什么罪,李渊有一万个名头。但他选择置身事外,既不想下狠手,也不敢自毁弟兄团结的名头。怎么说,低头不见抬头见,祸起萧墙一出,渊明自保。
历史总爱问对错,好像谁下毒,谁就是恶人。但把自己放进那个局里,恐怕也只能左右为难。谁都不是完全无辜的白纸,天命说也罢、权谋论也罢,不管史书怎么刻画,实则没人愿意当牺牲品。三兄弟,堂堂男子汉,一个也不愿意轻易退场。
不过说实话,场面确实有点超乎寻常。如果真是李世民自导自演,他也太敢赌。若是李建成下毒,太子位也未必保得住。你要问这里到底谁算计谁,信史都未必解释清楚,谁能说得准?有些事,终归是被利害关系拉得脱了形。本以为父子兄弟世间难得一见,却成了权位斗争最残酷的注脚。
史书在字缝里埋着秘密,没人能绝对复原。谁都不甘心就这样认输,谁都想过把命运牢牢攥在手里。
这桩命案未遂、兄弟阋墙,怎么捋怎么都绕不开那个权力的漩涡。谁赢谁输,或许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人性那些模糊、暧昧、灰色地带才是最难琢磨的谜底。
讲到这里,故事还没完。长安、洛阳之外的棋局才刚刚开始。等再翻开后面的篇章,不知道那场突如其来的夜宴,会不会只是更大风暴前的一点涟漪。
来源:公子白谈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