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未来10年发展方向方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07:09 1

摘要:立足“泰山文化地标、黄河下游生态屏障、济南都市圈产业协作支点”三重身份,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引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新格局,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泰安样板”与国家级旅游休闲标杆城市。

一、总体定位与核心目标

(一)总体定位

立足“泰山文化地标、黄河下游生态屏障、济南都市圈产业协作支点”三重身份,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引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新格局,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泰安样板”与国家级旅游休闲标杆城市。

(二)核心目标

1. 生态目标:到2035年,泰山—黄河—大汶河生态保护隔离带全面建成,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单位GDP能耗较2025年下降18%以上,全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5%,“山青水绿、林郁田沃”的生态格局全面形成。

2. 产业目标:“四新”经济占比突破50%,培育2-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较2025年翻倍,建成鲁中新型储能与新材料产业高地。

3. 文旅目标:文旅融合产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接待游客量超1.5亿人次,实现“泰山观光”向“全域休闲”转型,建成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4. 民生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8: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居全省中上游,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五大核心发展战略

(一)生态优先战略:筑牢黄河下游生态屏障

1. 流域系统治理:实施大汶河“幸福河”升级工程,推进东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固防洪减灾设施,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深化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持续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2. 水资源高效利用: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深化水权交易改革,推广节水技术与装备,依托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打造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标杆 。

3. 生态格局构建:推进泰山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矿山建设,完成森林抚育30万亩以上,融入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河城一体生态景观段”建设,打造多点联动的生态景观体系。

(二)产业升级战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1. 传统产业焕新:推动装备制造、建材等产业智能化改造,以肥城建筑业为龙头,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力争2030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

2. 新兴产业突破:聚焦新型储能与新型电池电极材料赛道,加速“泰山锂谷”建设,推动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项目量产,实现中储国能储能电站全容量并网,2035年前形成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3. 现代服务业提质:依托泰山文化IP,发展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业态,推进梦幻桃花源等文旅项目运营,打造“白天观山、夜晚享城”的全域旅游场景。

(三)文化赋能战略:激活泰山文化价值

1. 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泰山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基地,推动泰山文化与黄河文化融合研究。

2. 文旅融合创新:打造泰山文化旅游核心区、大汶河文化体验带、东平湖生态旅游圈“一区一带一圈”格局,开发沉浸式文化演艺、文创产品等衍生业态。

3. 文化品牌传播:举办泰山文化论坛、黄河文化节等活动,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云上泰山”展示平台,提升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

(四)区域协同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

1. 深度对接济南都市圈:加快济微高速、鲁中高铁建设,推进仪阳通用机场投用,构建“半小时产业圈”“1小时生活圈”。

2. 打造协作示范区:联合东阿、平阴共建产业协作区,聚焦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产业链分工合作,承接济南高端产业配套转移。

3. 拓展对外开放通道:依托黄河流域物流网络,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工业品物流枢纽,加强与沿黄城市生态、文旅、产业合作。

(五)民生改善战略:建设宜居幸福城市

1. 基础设施升级:构建智慧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基站全域覆盖,完善城乡供水、供电、燃气等保障网络,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品质。

2. 公共服务优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建三甲医院分支机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3. 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发展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三、保障措施

1. 政策保障: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2. 创新支撑: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实施人才引育计划,集聚产业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

3. 机制保障: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实行年度考核与动态调整,压实各级责任,凝聚全社会推进落实合力

来源:天水一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