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辣椒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与餐桌食材,其品种迭代始终与农业科技进步同频共振。2025年,经全国多省种子品种登记部门审定通过的辣椒新品种在产量提升、抗性强化、品质优化及功能适配等维度实现突破,涵盖鲜食、加工、特色等多元类型,为不同区域种植户提供了精准适配的品种选
辣椒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与餐桌食材,其品种迭代始终与农业科技进步同频共振。2025年,经全国多省种子品种登记部门审定通过的辣椒新品种在产量提升、抗性强化、品质优化及功能适配等维度实现突破,涵盖鲜食、加工、特色等多元类型,为不同区域种植户提供了精准适配的品种选择,也为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分子育种技术培育的高产耐运品种到针对性改良的抗病特色品种,新审定品种呈现出鲜明的技术导向与市场导向特征。
华北地区:早熟多抗品种引领产业升级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辣椒主产区之一,兼具保护地与露地栽培优势,2025年新审定品种以中早熟、高抗病、广适配为核心特色,由北京市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主导培育的品种表现尤为突出。
京辣2号是北京市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培育的中早熟多用途品种,2025年通过华北地区品种审定,以健壮株型与超强适应性脱颖而出。该品种植株分枝能力强,果实呈圆羊角形,鲜果单重约20克,干椒单重2-2.5克,果实从深绿色渐变为鲜红色,成熟后呈暗红色,果面光亮且油脂丰富,辣椒红素含量远超普通品种。其核心优势在于多场景适配与高抗性表现,不仅鲜绿椒、红椒、加工干椒均可采收,且高抗病毒病与青枯病,持续坐果能力极强,单株坐果可达80个。产量方面,绿椒亩产3500-5000公斤,红鲜椒2500-3000公斤,干椒300-350公斤,为种植户提供了稳定的收益保障。栽培上建议根据当地气候适时播种,采用高畦栽培模式,行株距保持50-60×35-40厘米,亩栽3000-4000株,同时重视有机肥与钙肥施用,避免果实膨大期缺钙问题。
京辣8号同为该中心育成的中早熟品种,主打微辣鲜食市场,因果实呈粗锥牛角形(俗称“大炮椒”)而备受青睐。其嫩果翠绿色,成熟果鲜红色且色泽鲜艳,果型规格达15.8×5.2厘米,果肉厚度0.42厘米,单果重80-130克,果面光滑使商品率保持在高位,同时具备优异的耐贮运特性。在抗性与结果能力上,该品种抗烟草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及青枯病,单株连续结果可达40-50个,适配北方露地、麦茬椒及秋延迟种植场景。栽培管理上,北方保护地可于12月中旬至1月上旬播种,3月初至3月下旬定植;露地则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定植,采用小高畦栽培,行株距与京辣2号一致,亩栽3000-4000株。
都椒一号作为中早熟一代杂种,以长羊角形果实为显著特征,商品果呈绿色,老熟果转为红色,单果重25-30克,最大可达50克,辣味适中且品质优良,亩产区间2500-5000公斤,兼顾保护地与露地早熟栽培需求。北京地区栽培时,保护地于12月中旬至1月上旬播种,3月初定植于改良阳畦及日光温室,3月下旬定植于大棚;露地栽培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定植。栽培技术上推荐小高畦地膜覆盖模式,可采用每畦2行(畦距1米)或宽窄行栽培,平均行距50厘米,穴距33厘米每穴2株或穴距27厘米每穴1株,同时需重施基肥并增施磷钾肥,及时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华东地区:设施专用品种精准适配市场
华东地区设施农业发达,尤其山东、江苏等地的秋延、早春保护地栽培需求旺盛,2025年新审定品种以设施适配性、商品性优化为核心突破点,枣庄市三星种业等单位培育的品种形成区域特色。
东蔬2210于2025年通过山东省种子品种登记部门审定,获得GPD辣椒(2025)370112登记证书,由枣庄市三星种业有限公司、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及枣庄旺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育,属于非转基因鲜食类型早熟品种 。该品种源自SX22×SX10杂交组合,开花结果期约60天,株型半直立,株高74.00厘米,株幅63.00厘米,果实呈灯笼形,果长16.00厘米,果横径4.90厘米,果肉厚度0.30厘米,单果重60.00克,单株结果数20个,商品果以绿色为主,符合华东市场鲜食偏好。经多点试验验证,其适宜在山东、江苏徐州等地区的秋延、早春保护地种植,为当地设施农业提供了精准适配的优良品种选择 。
东北地区:分子育种品种彰显科技优势
东北地区依托“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通过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培育的辣椒新品种实现产量与抗性的双重突破,黑龙江省农科院等机构培育的品种成为区域产业新引擎。
龙椒23作为“主要蔬菜作物分子辅助育种决策与新品系培育研究”项目的核心成果,2025年通过东北地区品种审定,以“高产+耐运”的双重优势成为市场“效益明星”。该品种采用分子育种技术,通过锁定耐储运基因并进行“回交转育”聚合,成功破解传统品种储运损耗大的痛点,半红果实采收后经带孔泡沫箱运输至南方即可自然转红,货架期长达半个月,深受南方客商青睐 。产量表现尤为突出,单株结果可达五六斤,亩产超1.5万斤,在哈尔滨双城区收购价最高达1.9元/斤,种植户反馈“一个棚纯挣2万块轻松”。此外,该品种还兼具优质、商品性佳、肉厚等特性,成为黑龙江地区辣椒种植的优选品种 。
龙椒24为同项目培育的红彩椒品种,2025年同步通过审定,与龙椒23形成品种互补矩阵。该品种针对彩椒市场需求,在果实色泽、口感风味等维度进行优化,成熟果实呈鲜艳红色,果型端正,不仅满足鲜食市场对颜值与品质的双重需求,还具备良好的抗逆性,适配东北地区保护地栽培环境,进一步丰富了当地辣椒品种的市场供给类型 。
特色与专用品种:细分市场的创新突破
除主流鲜食品种外,2025年新审定的辣椒品种在特色类型、加工专用等细分领域实现创新,涵盖螺丝椒、朝天椒、高辣加工椒等多元品类,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
螺丝椒特色品种
螺丝椒因其独特口感与外形备受市场欢迎,2025年多个新审定品种在果型、产量与抗性上实现升级。炫美32(旋美32)为中早熟全螺型螺丝椒品种,经审定具备果型顺直、果色亮绿的特征,精品果率极高,果长28-32公分,果宽约4公分,单果重90克左右,肉质紧实且连续坐果能力强,抗性表现优异,适宜早春保护地及冷凉地区越夏栽培。栽培管理上需及时去除门椒,保障对椒以上果实的精品率。
寒美53(寒美五十三)为大果型螺丝椒新品种,审定为无限生长型中早熟品种,果型顺直且螺旋纹理适中,果长30-35公分,果宽约4.5公分,单果重180-200克,连续坐果能力突出。该品种核心优势在于耐寒性强,同时具备良好抗性,适配越冬一大茬、早春及冷凉地区越夏栽培,因植株长势旺盛,栽培中需注重控秧管理以保障坐果质量。
胜寒742是针对北方产区培育的耐低温螺丝椒品种,2025年通过审定,中早熟特性明显,果实呈黄绿皮牛角形,植株长势旺盛,抗病毒能力强,最突出的优势是低温环境下不歇秧,持续坐果能力稳定。栽培上建议每亩定植2800株左右,辽宁地区采用单畦小株距模式,山东、甘肃地区采用对垄栽培并实行四杆整枝,9-10月定植期需适当控秧降低棚内夜温防徒长,结果期保证充足肥水,及时采收商品椒避免坠秧。
朝天椒特色品种
朝天椒作为辣味食材的重要来源,新审定品种以大果型、高抗性为突破方向。新达先锋为2025年新审定的大果长把朝天椒品种,经多点试验表现出产量高、抗病强、耐热耐寒的综合优势,适应性广泛,瘦地、坡地及高海拔地区均可种植,尤其适合下半年栽培。该品种果型顺直硕大,从门椒到顶部椒的商品果一致性高,果柄粗壮,后期果实不易变短,较传统品种优势明显,红果色泽鲜亮,深受收购商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加工专用品种
高辣度加工椒品种在2025年审定品种中表现亮眼,领秀加工椒24号(领袖加工椒24号)通过审定,以超高辣度为核心竞争力,经检测其斯科维尔指数对应辣度值达7.7级,较当前主流加工品种高出1.7个辣度等级,特别适配辣椒制品深加工需求,为辣椒酱、辣椒面等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
烈火十号为采用太空育种技术培育的加工型品种,2025年通过审定,经沙漠繁种驯化后具备高抗倒、高抗病特性,最显著的优势是后期无嫩头,便于集中采收加工。该品种株高60公分,抗倒伏能力突出,果实属中大果型,辣度浓郁,适配西北、华北等加工椒主产区种植,为加工辣椒产业提供了抗逆性更强的品种选择。
品种培育技术革新与产业价值
2025年新审定辣椒品种的密集涌现,离不开育种技术的迭代升级。以黑龙江省“主要蔬菜作物分子辅助育种决策与新品系培育研究”项目为代表,科研团队通过“目标性状明确—基因标记锁定—回交转育聚合—杂交稳定”的技术路径,将优质基因精准整合,大幅缩短了传统育种5-7年的基础培育周期,同时提高了品种性状的稳定性与优良率 。这种技术革新不仅体现在产量与抗性的提升上,更实现了品种与栽培场景、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北方耐低温品种适配保护地越冬栽培,耐储运品种打通南运通道,加工专用品种对接企业需求,形成了“科研—品种—产业”的良性循环。
从产业价值来看,这些新审定品种已展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截至2025年9月,黑龙江省相关育种项目已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29万元,企业销售额突破120万元,多项成果通过订制农业成功产业化 ;京辣系列、东蔬2210等品种的推广,使种植户亩产收益较传统品种提升20%-30%,部分特色品种如螺丝椒、高辣加工椒的溢价空间更是达到50%以上。同时,品种的区域适配性优化减少了气候、病害等风险损失,为辣椒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
结语
2025年新审定通过的辣椒新品种,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晶,也是市场需求升级的直接体现。从华北的多抗早熟品种到东北的分子育种成果,从主流鲜食品种到特色专用品类,这些品种构建起覆盖不同生态区域、适配多元市场需求的品种体系。随着这些品种的广泛推广,不仅将推动辣椒种植户实现“提质增收”,更将助力我国辣椒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注入持续动能。未来,随着育种技术的进一步突破,预计将有更多兼具优质、高产、绿色特性的辣椒新品种涌现,持续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淇泉老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