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月份中都有着相应的传统节气,比如七月的七夕,八月的中秋,眼下就是九月了,期间最隆重的便是重阳。他的特殊之处便是节日名称的由来极富内涵,这源于《易经》,其中将九定为阳数,所以九月的第九日,为日月同阳,这样的机会一年仅有一次,且民间有“九九归一,一元肇始”的说
每个月份中都有着相应的传统节气,比如七月的七夕,八月的中秋,眼下就是九月了,期间最隆重的便是重阳。他的特殊之处便是节日名称的由来极富内涵,这源于《易经》,其中将九定为阳数,所以九月的第九日,为日月同阳,这样的机会一年仅有一次,且民间有“九九归一,一元肇始”的说法,使得重阳这个日子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庆祝的日子。
在重阳节期间有着这样几项习俗,比如登高,其既是顺应当下的自然气候,暮秋时节,秋色正好,人们要登高远望,欣赏大好美景,同时登高也是祈福的重要形式,人们在此要祈祷平安顺遂,家和人旺,长长久久。其实登高还有着“辞青”的含义,这一内涵正与三月三出游“踏青”相对应,代表着四季流转。
重阳节还是孝顺老人的节日,这是源于汉字九蕴含着久远,长寿之意,所以这个节日也称作“老人节”“祈寿节”,届时要孝顺老人,关爱老人,为老人们送上礼品,也为他们祈福安康,寿高九九。
除此之外,节日习俗都与当下的时令有关,且往往蕴含着农耕意义。所以重阳节期间还流行着晒秋的传统,届时人们要把收获的作物进行翻晒,以方便保存,也有庆祝丰收之意。与此同时,古人们还会准备好各种丰收的瓜果作物来祭天,来表达感谢,也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作物顺利长成,这也是重阳节最初的形式。
作为秋冬更替之间的一个节日,重阳节也是气候变换的重要时刻,加上立冬一天天近了,所以人们会根据此日的气候来预判当年冬天的冷暖以及雨雪情况,这是老祖宗们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所沉淀而来的智慧。俗话说“不怕重阳晴,就怕重阳雨”,啥意思?今天重阳节,晴天与下雨各有什么预兆?下面就结合民谚来跟大家分享,早看早知道~
1、重阳晴,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这里的凌是指冰,从字面意思便是如果重阳节当天晴朗,太阳高照暖烘烘,那么到了冬天便会一直冻冰,而冰是气温下降到0度以下的产物,也就是指寒冷的意思。反之如果节日当天为阴,或是下雨,那么当年的冬天的气候会比较温和,不会特别寒冷。
2、重阳不打伞,胡豆麦子光杆杆。此处的不打伞便是代表天晴不下雨,后半句的意思便是指胡豆和麦子生长不好,到来收获的时候只有光杠杆,收成不好。因为胡豆和麦子都是在重阳前播种下的,如果下雨,则可以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水分,长势好,也能蓄藏更多的营养和能量,更容易熬过寒冬。而如果重阳不下雨,那么干燥的天气不利于这些越冬作物的生长,来年的收成堪忧。
从以上两种说法便可以看出,重阳节当日如果下雨,那么冬天可能会比较暖和,容易度过,且利于作物的生长,为来年的好收成打好基础。而如果是晴天,那么冬天则会格外寒冷,令人难熬,且对作物的顺利生长有影响,那么到来来年的收成也就不好说了。所以说“不怕重阳雨,就怕重阳晴”。
当然这些是老祖宗的经验,其所适应的地区也有不同,且现代的气候更加复杂多变,人们对于作物的生长也能干预更多。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尊重自然,要时刻都关注气象变化,早做准备。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拍图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小茉莉美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