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的医药行业消息栏彻底沸腾了:一边是17家创新药企交出净利润翻倍的成绩单,眼药龙头更是创下106%的增长神话;另一边却有17家行业龙头扎堆暴雷,有的巨亏超30亿,有的研发投入打水漂。同一赛道为何走出截然不同的曲线?这背后藏着医药行业最真实的生存逻辑。
深夜的医药行业消息栏彻底沸腾了:一边是17家创新药企交出净利润翻倍的成绩单,眼药龙头更是创下106%的增长神话;另一边却有17家行业龙头扎堆暴雷,有的巨亏超30亿,有的研发投入打水漂。同一赛道为何走出截然不同的曲线?这背后藏着医药行业最真实的生存逻辑。
一、利好突袭!17家创新药企逆势爆发,眼药龙头成最大黑马
2024年的医药行业成绩单里,一批创新药企硬生生撕开了增长缺口。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257家披露业绩预告的生物医药企业中,74家预喜,其中17家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远超市场预期。
这波增长潮中,兴齐眼药的表现堪称惊艳。作为眼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其2024年滴眼剂业务收入同比激增106.08%,占总营收的70.3%,直接撑起了业绩大梁。究其原因,核心是独家产品的垄断优势——旗下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美欧品)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延缓6-12岁儿童近视进展的处方药,目前尚无同类竞品获批,而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50%,潜在市场规模达百亿级。更关键的是,这款药还被纳入《近视防控指南》,加上国家卫健委将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政策与需求的共振让产品快速放量。与此同时,公司的环孢素滴眼液市占率超60%,还纳入了医保,形成了双轮驱动的增长格局。
比兴齐眼药增速更夸张的是华北制药。这家曾因集采断供陷入争议的老牌药企,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涨2456%,预计净赚1.25亿元,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业绩公告揭开了谜底:一方面靠调整产品结构、严控成本,另一方面旗下首款1类新药实现快速放量,终于摆脱了对传统业务的依赖。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科创板企业百利天恒,2024年营收58亿元,同比暴涨932.27%,净利润从2023年的亏损7.8亿元直接扭亏为盈至36亿元。这背后是一笔刷新行业纪录的合作:公司核心产品BL-B01D1的海外合作伙伴百时美施贵宝支付了8亿美元首付款,这笔钱直接让公司营收和利润“坐火箭”。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License-out”(海外授权)模式在2024年成了行业潮流,全年创新药企License-out交易首付款总额达31.6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创新药研发融资总额,恒瑞医药、百奥赛图等企业都靠这招拿到了真金白银。
除了这些龙头,还有一批药企靠扎实的产品力突围。专注肿瘤治疗的艾力斯2024年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121.99%,核心产品上市后持续放量;微电生理靠射频消融耗材出海,海外业务增长60%,净利润增幅超700%。这些企业的共同点很明确:要么有独家产品,要么能打开海外市场,要么踩中了政策扶持的风口。
二、警报拉响!17家龙头集体暴雷,最惨巨亏40亿
与业绩大增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7家行业龙头在2024年遭遇了“滑铁卢”,亏损、营收暴跌、研发失败成了高频词,有的甚至面临退市风险。
半导体与医药交叉领域的龙头企业受创最重。闻泰科技作为全球ODM和半导体行业的老牌玩家,2024年预计亏损30亿至40亿元,净利润同比暴跌354%至438%。公告显示,亏损主要源于全球手机ODM市场萎缩,加上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失误,三年业绩连续下滑。沪硅产业更惨,2024年预计亏损8.4亿至10亿元,同比跌幅高达550%至636%,作为国内领先的硅片供应商,却没能扛住原材料涨价和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
医药行业内部,不少明星企业也栽了跟头。迈威生物2024年净利润预计亏损超10亿元,公司坦言是因为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阶段,研发投入居高不下。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知名创新药企也在亏损榜上,其中荣昌生物亏损14.7亿元,尽管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在增长,但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压得企业喘不过气。
更可惜的是研发失败导致的“竹篮打水”。复旦张江花1.25亿元研发的奥贝胆酸片,上市申请直接被国家药监局驳回,原因是原研药因安全性问题已在欧美退市。而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研发成功率不足10%,一款新药平均研发成本高达10亿元,耗时超10年,一旦失败就是血本无归。
疫苗行业则遭遇了整体性滑坡。华兰疫苗、万泰生物、康泰生物等龙头企业2024年业绩均出现60%至90%的跌幅,其中万泰生物净利润同比下降93.11%。核心原因是“网红”HPV疫苗市场量价齐跌,各家企业扎堆布局导致同质化竞争,加上需求阶段性饱和,曾经的“摇钱树”变成了“包袱”。
还有些企业栽在了经营管理上。赛隆药业、华仁药业等因营业收入不达标,面临被ST的风险;部分企业则因集采导致产品利润空间被压缩,又没能及时找到新的增长点,最终陷入亏损泥潭。
三、冰火两重天背后:创新药行业的3条生存法则
同样的市场环境、相似的政策背景,为何企业命运天差地别?拆解这些案例就能发现,行业分化的背后藏着3条不可违背的生存法则。
第一条:核心产品是“生死牌”,独家性决定天花板。兴齐眼药的爆发证明,有独家获批的核心产品,就能在细分市场形成垄断优势。其阿托品滴眼液凭借“国内首个”的身份,在竞品2025年才可能获批的窗口期内,稳稳占据市场份额。反观疫苗企业的失利,恰恰是因为缺乏独家性——HPV疫苗企业一拥而上,最终陷入价格战。百利天恒的案例更说明,即便不是终端销售放量,只要核心产品能获得国际巨头认可,靠授权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第二条:“出海+创新”是破局关键,单打独斗难长久。2024年的数据显示,创新药行业的两大关键词就是“出海”和“创新”。微电生理海外业务增长60%,艾力斯、百利天恒靠海外授权获得资金,这些企业都踩中了“国际化”的风口。而暴雷的企业大多存在“创新乏力”的问题:要么扎堆仿制药,要么在热门靶点上内卷——国内70%的临床产品集中于21%的靶点,远高于海外的9.93%。没有真正的创新,自然扛不住市场波动。
第三条:资金链是“生命线”,研发与现金流必须平衡。创新药是“烧钱”的行业,但烧钱也要讲方法。迈威生物、君实生物等企业的亏损,本质是研发投入与现金流的失衡——多个管线同时推进,却没有成熟产品产生收入,最终导致资金压力陡增。而百利天恒通过License-out提前锁定资金,华北制药靠老产品盈利支撑新药研发,这些企业都做到了“开源节流”。反观龙芯中科,连续多年亏损研发,却没能打开市场,2024年亏损超6亿元,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加剧了这种分化。2024年国家一方面通过创新药研发专项扶持优质企业,临床试验审批最快21天就能搞定,80%的创新药上市2年内可进医保;另一方面通过集采倒逼企业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自然被淘汰。这种“扶优汰劣”的政策导向,让行业分化成为必然。
四、行业洗牌期,普通人该关注什么?
2024年医药行业的“冰火两重天”,本质上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但创新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的高增长,说明行业的活力并未消失。对于普通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来说,有三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真创新”企业**。那些有First-in-class(首创新药)布局、在ADC、细胞治疗等前沿赛道有突破的企业,比如康方生物、微电生理等,这些企业能穿越行业周期。毕竟政策扶持的是“高质量创新”,真正的创新者终将获得回报。
二是**“国际化”能力**。2024年License-out交易总额超30亿美元,海外市场成了中国创新药的“第二增长曲线”。关注那些已经在海外实现商业化、或者与国际巨头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它们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三是细分赛道龙头。除了眼药,像罕见病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竞争相对较小,需求却很稳定。兴齐眼药的成功已经证明,在细分市场做“老大”,比在红海市场“内卷”更有前景。
当然,行业风险也不能忽视:创新药研发成功率低、竞品获批可能颠覆市场、医保谈判压缩利润,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坑。但总体来看,随着2025年新一轮国家创新药研发专项启动,政策、资金、技术正形成合力,行业的长期前景值得期待。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下一个像兴齐眼药这样的增长黑马会出现在哪个细分领域?那些暴雷的龙头还有翻身的可能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是快乐的海浪,我每天会分享关于社保和其它方面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快乐的海浪一点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