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过五十,夫妻之间的日子早已褪去了年轻时的炽热,也走过了养育子女的忙碌与纷扰。本以为可以并肩看云卷云舒,携手度余晖晚景,可有些人却还在为琐事纠缠,为旧习动气。其实,真正懂得生活的夫妻,走到这个年纪,早已明白什么该放,什么该守。
年过五十,夫妻之间的日子早已褪去了年轻时的炽热,也走过了养育子女的忙碌与纷扰。本以为可以并肩看云卷云舒,携手度余晖晚景,可有些人却还在为琐事纠缠,为旧习动气。其实,真正懂得生活的夫妻,走到这个年纪,早已明白什么该放,什么该守。
他们不再执着于改变对方。年轻时总想着把伴侣塑造成心中理想的样子——他抽烟,她逼他戒;她唠叨,他嫌她烦;他懒于收拾,她日日责骂;她不懂理财,他处处挑剔。可几十年过去,谁也没变成谁想要的模样。五十岁的人,性格如刻在石上,习惯早已融入日常。越是强求改变,对方越会抗拒;越是不停指责,彼此越会疏远。有一对老伴,老头爱听戏,音响开得震天响,老太太嫌吵,天天摔门摔碗,最后一个睡客厅,一个闭门不出,原本该相依的晚年,硬生生过成了冷战的孤岛。与其费尽心力去扭转对方,不如学会宽容与接纳。他爱听戏,你便戴上耳机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她爱念叨,你笑着应和,不必句句当真。婚姻走到后半程,不是征服,而是成全。
他们也从不算得太清那点钱。有人退休后非要搞“AA制”:买菜各付各的,红包各包各的,连水电费都要掰扯清楚。看似公平,实则心已远。钱算得越明,情分就越薄。有位阿姨,老伴退休金高两千,她非要另开户头,连买米都要求对半出。后来老伴突发心梗住院,她翻遍存折才发现积蓄不够押金。而老伴早悄悄存了五万应急,却因她从不过问,竟一无所知。夫妻之间,贵在同心。钱放在谁手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能不能贴在一起。该花的一起花,该省的一起省,风雨来时,才能共同扛起。
他们更不会把对方当成情绪的出口。生活总有不如意:孩子不争气,身体走下坡,邻里有摩擦。可再难,也不该把满腹怨气全撒在老伴身上。他说几句宽慰,你嫌他不解风情;她递杯热水,你反口骂她多管闲事。久而久之,他不再开口,她不再靠近。不是不爱,而是心寒了。有一位大叔,每天晨练回来就抱怨儿子不孝、邻居势利、医生不负责任,老伴起初还劝,后来干脆躲进厨房,饭都端到阳台吃。人到晚年,情绪要自己消化。可以散步,可以写日记,可以找老友喝茶,但别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老伴不是出气筒,而是陪你走过半生风雨的同行者。
五十岁后的婚姻,最动人的不是甜言蜜语,而是无声的体谅;不是事事争对错,而是处处让一步;不是索取陪伴,而是默默守护。少一分改造的执念,多一分包容的温柔;少一分金钱的计较,多一分信任的笃定;少一分情绪的宣泄,多一分理解的沉默。两口子若能如此,哪怕粗茶淡饭,也是岁月静好;哪怕白发苍苍,依然情深如初。幸福从不靠天赐,而在日复一日的相守中悄然积累。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