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04:37 1

摘要:在敌机轰炸下损毁的铁轨影像旁,是志愿军战士们连夜抢修的身影。“太震撼了!”刚入职中铁四局一公司的员工刘雅婕在这组照片前驻足许久:“我第一次体会到,我们年轻一代继承的不仅是筑路架桥的技术,更是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血性与勇气。”

在敌机轰炸下损毁的铁轨影像旁,是志愿军战士们连夜抢修的身影。“太震撼了!”刚入职中铁四局一公司的员工刘雅婕在这组照片前驻足许久:“我第一次体会到,我们年轻一代继承的不仅是筑路架桥的技术,更是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血性与勇气。”

这段跨越时空的链接,源于75年前的那场出征。中铁四局的重要前身——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曾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承担起707.57公里战时铁路线的抢修重任。面对敌机狂轰滥炸,将士们用鲜血和意志,铸就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战争胜利立下卓著功勋。硝烟虽已散尽,但精神火炬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之源、传承之基与创新之本。

专题展览变身红色教育打卡点

2025年7月,该局新入职的数百名员工参观了企业展览馆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铁道工程总队专题展览”。丰富的场景复原和鲜活的英模故事,使这些企业“新兵”直观感受到深厚的红色底蕴。

如今,这个专题展览已成为重要的教育平台。它不仅是新员工入职的“第一课”,也是众多来访单位交流学习的“首选打卡点”。这一平台的搭建,始于中铁四局对挖掘自身红色历史的使命感。弘扬以抗美援朝精神为内核的“争先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经过两年多精心筹备,国内首个系统展示工程总队抗美援朝铁路抢修历史的专题展览于2022年7月在升级后的局企业展览馆内正式亮相。

展览展出了包括美军定时炸弹弹壳、战地听诊器、弹药箱、志愿军军服在内的80余件珍贵文物和200余幅历史影像。如今,每个月上千人次的参观者在此聆听烽火岁月的回响,感受带着历史温度的物件与瞬间。局企业展览馆已获评多个省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发挥着广泛的思想教育辐射影响。

文艺作品成为思政活教材

“八一”建军节前夕,一幕生动的场景在上演:98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盛仁声身边,围坐着合肥武警某支队的新兵与中铁四局的青年员工。老人手捧中铁四局编印的《抗美援朝100位老兵》一书,娓娓讲述当年的抢修故事……

近年来,中铁四局系统梳理企业参与抗美援朝的历史档案,编纂了《抗美援朝100位老兵》《奋斗之路》等一系列书籍画册,并拍摄制作了数十部采访老战士的短视频。这些文化成果被送往遍布全国的基层项目部,既是党课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成为员工们喜爱的精神食粮。

2023年,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该局文化宫举行,这是安徽省首次政企校媒合作开展的企业职工思政课。中铁四局与安徽艺术学院联手创作的大合唱《鸭绿江畔》、诗歌朗诵《那一天》等节目,艺术化地展现了几代职工传承红色基因、矢志报国奋斗的情怀。 这堂思政课深深触动了物资公司青年员工管治华,他主动请缨,前往条件艰苦的高原工程项目,决心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榜样力量照亮奋进路

为深入挖掘历史,中铁四局组织人员走访了98名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的老战士,记录了朱连昌、王志进、盛仁声等老英雄的动人事迹。通过持续挖掘,“拆弹大王”郭金升、指挥员刘汉东、“战地小白鸽”曲镜等一批英模人物的故事被广泛传播,成为企业内外学习的楷模。

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该局持续开展各类先进评选活动,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近5年来,已有3名员工当选全国劳动模范,5名员工当选省级劳模。

局五公司前身是工程总队第三大队,专门采访编纂了《英雄永远在路上》一书,详细讲述了第三大队以志愿军二级英雄、3次负伤不下火线的王保德等为代表的战士冒死抢修战时铁路的英雄事迹。

“比起这些英雄,技术上的难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在英模人物的感召下,产业工人魏大翻潜心钻研掌握盾构机多种类型管片拼装工艺,成立“魏大翻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了多批次盾构隧道管片拼装人才,先后获得安徽省“最美农民工”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