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集体消失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02:38 1

摘要:这是杭州全国最大的网红群租公寓,这栋26万方超大单体建筑里,密密麻麻的格子间里活跃着2万多网红女主播和打工人,创下的GDP相当于一个镇。当然也是全国榜一大哥贡献最多的地方。

昨天跟一个做MCN机构的朋友聊天,他说,今年杭州的网红产业衰退特别严重。

丽晶国际都出现了空租现象。

这是杭州全国最大的网红群租公寓,这栋26万方超大单体建筑里,密密麻麻的格子间里活跃着2万多网红女主播和打工人,创下的GDP相当于一个镇。当然也是全国榜一大哥贡献最多的地方。

我记得2000年之后流行北漂、深漂、沪漂,但到了2020年之后,流行起了“杭漂”,全国几十万年轻人,踏上“网红之都”,前来追梦,他们都想一夜暴富,彻底改变命运和地位。

这在当时,并非不切实际。

比如在短视频刚火的时候,杭州网红产业富得流油,资本、机构、消费者都在往里面疯狂砸钱,有一个女主播过生日,单日创下200多万收入的神话。无数大哥刷礼物,甚至还有很多企业人员,只身犯险,挪用公款为女主播打赏。

之后短视频平台又迎来了直播带货的狂潮,杭州受益于长三角成熟的供应链,再次登上风口浪潮,就连罗永浩也带着团队,从北京搬家到杭州发展电商带货。

然而,风潮来得快,去的也快。

从去年开始,全国电商带货,就出现了严重衰退趋势。

一方面是造假频出,泛滥成灾。

2024 年,12315 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 40.2 万件,同比增长 19.3%,其中短视频类直播平台的投诉举报飙升 48.8%。

国家决心介入监管,开始清退劣质内容和直播机构,驱动行业回归正轨。直播平台,为了利润以及不被网红绑定,也纷纷“断舍离”,回归货架模式。

另一方面,就是直播带货新鲜感滑坡,人们消费开始趋于理性,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行业带来的公共价值。

而杭州,又面临着成都、武汉、长沙等等运营成本更低的城市的挑战,产业分流严重。

2024年,杭州头部主播的收入极大缩水,中腰部主播平均月薪同比下降30%。下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仅是给出一次性结果。遍地捞金的好日子也没了,所有人都面临降薪的可能,网红们开始计算房租和生活成本,不再为虚无缥缈的梦而挣扎。

所以才有了今年杭州网红集体消失的现象。

但也不能因为这个产业的滑坡,就认为杭州经济不行了。

翻看历史,任何创富浪潮都是一波接一波,杭州虽然网红产业滑坡,但是科技产业还是蒸蒸日上,而这种科技+制造业性质的产业,会让杭州在未来全国格局中走得更加扎实稳当。

在全国二线城市中,杭州永远保留头部的位置。

再回归到产业本身,其实我一直不太看好这个产业,“物极必反”是必然结果。

比如门槛太低,使得大量缺乏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人进入该行业,导致劣质 “艺人” 层出不穷。一些网红为了吸引流量,不惜采用低俗、博眼球的手段,如发布低俗内容、进行夸张表演等。

比如商业信誉观念淡薄,唯利益论、唯流量论,比如一个朋友说,花了50万坑位费,请千万粉丝网红带货卖啤酒,还让出20%的佣金,结果最后就卖出了1瓶……

带货领域造假严重,很多网红缺乏基本的选品能力和质量把控意识,虚假宣传、卖假货等家常便饭。

例如,东北雨姐曾把木薯粉条充当红薯粉条卖,小杨哥售卖合成肉却按原切肉高价出售、月饼防腐剂超标。还有一些网红存在严重的道德问题,如某头部大主播卖的卫生巾里被检出含硫脲这一三类致癌物,却还派人删差评、威胁爆料人。

造假、劣质、刷丑等负面价值,却可以创造无数财富,那么必然会让社会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扭曲,原来这样也可以赚到钱。

我曾看过一个对小学生的采访视频,记者问,你未来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

答案是网红。

为啥呢?

赚钱多啊……

要是我们那会儿,问小学生,未来想做什么啊?科学家、工程师、飞行员、造飞机、造坦克、造火箭。。

虽然大部分人的梦想都落为了笑谈,但不可否认,很多年轻人的确圆了梦,他们成了杨振宁、钟南山、袁隆平、屠呦呦、于敏等大国脊梁的后人,共同推动着科技爆发,国运向前。

所以我一直觉得,赚钱没问题,网红产业也没问题,但不能过度宣传、过度泡沫化,不然大量年轻人盲目追求成为网红,过度追求虚荣和表面繁荣,那对整个社会的长期发展绝对是致命的。

另一个思考是,我觉得未来线上消费会逐步饱和,而很大一部分商业和消费场景,会不断回归线下。近两年,很多品牌都在线下疯狂开店,而且很多都是大店。

以优衣库、安踏为首的服装品牌店,以泡泡玛特、名创优品为首的IP零售店,以线上和线下联动的科技品牌,比如华为、小米、大疆、影石等等,都在积极扩店。

还有大街小巷,又不断兴起了形形色色的“场景感”女装店……

为啥呢?

因为线上可以满足便捷,但线下商业除了买东西以外,还能给人们提供情绪价值和体验感,这正是快节奏社会所缺乏的精神需求元素。

人类本就是依赖情感联结的群居生物,线下场景恰好提供了最直接的互动场域,而市场的活力,也正源于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以及人头攒动间涌动的生机,而不是铁门一关,一人一个手机。

未来,线下商业的回归趋势必然存在,这不仅是消费需求的转向,更是 “物极必反” 规律与 “二元平衡” 逻辑的现实演绎——

当线上的便捷走向饱和,线下的体验价值便会重新凸显。

来源:热闹宇宙8a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