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长篇小说《温克海姆男爵返乡》,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此为中文世界首次出版。摘要:“他那富有感染力与远见卓识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惧之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10月9日,匈牙利当代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László)荣获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也为他的作品在国内的全面引进、出版与传播,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作
“他那富有感染力与远见卓识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惧之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10月9日,匈牙利当代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László)荣获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也为他的作品在国内的全面引进、出版与传播,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作为中文世界首度引进克拉斯诺霍尔卡伊作品的出版方,译林出版社通过不懈努力,将这位匈牙利文学大师的多部作品带入中文读者的视野,反映出译林出版社作为文学引渡者的远见与坚守。2013年,译林社引进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撒旦探戈》,并于2017年出版其简体中文译本。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新作《赫尔施特07769》也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摘得诺奖桂冠后,克拉斯诺霍尔卡伊通过邮件表示,自己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深感荣幸。“诺贝尔文学奖证明了文学自身的存在价值:它超越了各种对非文学的期待,且仍然被阅读着。而对那些仍然在阅读文学作品的人来说,诺贝尔文学奖提供了一种希望:美、高贵与崇高依然因其自身的价值而存在。它甚至可以为那些生命之光几近熄灭的人带来希望。”同时,他也对出版其作品的出版方表达了自己毫无保留的信任。
以黏稠缠绕的语言书写凝固现实中人类的价值选择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是继2002年获奖的凯尔泰斯·伊姆雷之后,时隔23年,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表示:“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是一位伟大的史诗作家,他的创作风格贯穿了从卡夫卡到托马斯·伯恩哈德的中欧传统,其特点是荒诞和怪诞。”
1985年,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撒旦探戈》,自此蜚声文坛,入列匈牙利国内顶级的一批作家。因其奇妙的结构与独特的语言风格,《撒旦探戈》成为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作品之一。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小说充满复杂的长句,“黏稠、缠绕,似火山熔浆涌流”,这也为翻译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克拉斯诺霍尔卡伊作品的翻译者、著名匈牙利语译者余泽民认为:“他是一位演技相当出色的文学演员,时刻都在扮演一个绝无仅有的洞察者角色,……他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深层次的意义,也擅长用隐喻讲述无意义的历史——周而复始,如封闭的魔圈,没有谁能挣脱掉,逃出去。”
而从主题上来说,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创作始终围绕一个核心的哲学命题展开,即“人类到底是在进步还是轮回?”《撒旦探戈》正是这一追问的集中体现。它通过对一个破败村庄中众生相的描绘,揭示了人类生存状态中的绝望与希望的轮回以及“恶的循环”。
译林出版社已经出版的《撒旦探戈》《温克海姆男爵返乡》,以及即将出版的《赫尔施特07769》,都由著名匈牙利语翻译家余泽民翻译。余泽民是旅匈作家,文学翻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特聘教授,曾翻译凯尔泰斯、艾斯特哈兹、马洛伊、纳道什等匈牙利重要作家的作品约三十部,被誉为“当代匈牙利文学的中国声音”,曾获匈牙利政府颁发的“匈牙利文化特殊贡献奖”和“裴多菲文学翻译奖金”等。而余泽民与克拉斯诺霍尔卡伊也并非单纯的作者与译者的关系,更是相识三十余年的朋友。在翻译的过程中,余泽民与克拉斯诺霍尔卡伊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基于匈牙利语及汉语的特点、读者的阅读适应性的等考量对作品进行细致的翻译,精巧地呈现了原作的风格。就《撒旦探戈》中译本的出版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表示:“是他(余泽民)为这本书找到的中文词汇,这些词都是他选择的,是他为这本书找到的语句结构,是他为这本书找到的新的风格!”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四部曲杰作的巅峰
《温克海姆男爵返乡》被《巴黎评论》评价为“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四部曲杰作的巅峰,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继《撒旦探戈》与《反抗的忧郁》后,该书再次带着读者回到了一座匈牙利小城,因此也被视为《撒旦探戈》的续曲。
小说围绕着两条线展开。六十五岁的温克海姆男爵欠了一大笔赌债,在人生的暮年决定回到故乡,希望与少时的恋人玛丽卡重聚。城里的居民却误以为男爵带着巨额财富衣锦还乡,并打算将这些财富捐献给小城。而与此同时,一位在苔藓研究领域蜚声国际的教授却隐居在城郊荒芜之地的棚屋里,一面与监视着自己的女儿做着无形的斗争,一面试图通过思想免疫训练让自己抵御“人类的无知”。壮观的场面不断上演,死亡和深渊若隐若现,直到最后厄运降临到毫无防备的小城居民身上。小说宛如一出充满黑色幽默的荒诞剧,克拉斯诺霍尔卡伊以其极具代表性的复杂长句,描绘了一座匈牙利小城里的众生相。
译者余泽民认为,由于主题上的联系性与故事发生地的相似性,《温克海姆男爵返乡》可以与《撒旦探戈》《反抗的忧郁》一起归为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启示录三部曲”:“等待,既是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文学的核心主题,也是在特定历史中东欧人(当然,包括了更愿称自己是‘中欧人’的匈牙利人)唯一可以选择的行动方式,也就是说,他们的行动只能是等待,而不是行动,等待的结果是绝望与毁灭。”
在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前作中,尽管世界绝望,但总存在一个“无限”的维度,例如《撒旦探戈》中,“有无限的希望,但并不属于我们”。然而,在《温克海姆男爵返乡》中,“无限”变得遥不可及,它对这个小镇毫无兴趣,小镇似乎已将自己完全封闭在“无限”的概念之外。教授试图通过“思想免疫练习”来彻底放弃思考,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后的防御——既然永远无法获得希望,那就选择精神上的自我了断。在一个宏大叙事已经瓦解的后现代,任何试图为生活寻找统一解释和意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温克海姆男爵返乡》所展现的匈牙利小城中,居民的渴望被简化为对金钱的崇拜与对民族主义的狂热。与其说这是一个“祛魅”的世界,不如说这是一个“被耗尽”的世界。世界并未在物理意义上终结,而是在意义、真实性、崇高与希望上终结。
书评人大卫·奥尔巴赫认为,《温克海姆男爵返乡》可能是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最长、最有趣,也是最黑暗的作品。它并非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前作的“总结”,而是像是一种“完成”——它完成了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对现代人类困境的彻底、黑暗、完整的诊断。
来源:热点情报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