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厨,最佳金牌厨师——彭军(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5 03:53 1

摘要:席间,欢声笑语,气氛热烈,李国豪先生显得很是高兴。对于厨师的勺下功夫,他更是赞不绝口。他问:“这菜烧得真好!不知是谁掌的勺?”有人告诉他:“彭军!新雅粤菜馆的金牌厨师。”

【彭军先生,与桥梁专家结下的情缘!】

对于中国的现代桥梁建筑,李国豪先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到来,引起了新雅粤菜馆领导的关注。

上海市餐饮烹饪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技师协会副会长——彭军先生的影像照。

彭军先生,受命为李国豪先生的寿宴掌勺。

席间,欢声笑语,气氛热烈,李国豪先生显得很是高兴。对于厨师的勺下功夫,他更是赞不绝口。他问:“这菜烧得真好!不知是谁掌的勺?”有人告诉他:“彭军!新雅粤菜馆的金牌厨师。”

1992年,新雅粤菜馆迎——“1992年黄浦区旅游节”,获奖创新菜点展示周时的影像照。

哦!彭军!李国豪先生并不认识彭军,但他记住了彭军的名字。寿庆结束,李国豪先生特意邀请新雅粤菜馆的老总,和彭军一起合影留念,表示感谢。当上海市政协秘书处,一位副秘书长将彭军介绍给李国豪先生时,这位90高龄的桥梁专家欣然命笔题词:“近悦远来,为中国饮食文化增光。”13位历届上海市政协正、副主席,也当场在李国豪的题词上签名留念。

20世纪90年代,彭军先生作品赏析——沙律三文鱼,图片出处《烹坛24位名厨》。

彭军先生,不止为李国豪这样的社会知名人士掌过勺,像童子荣、杨春霞、姚慕双、周柏春、王盘声、杨华生等社会名流,也品尝过由他掌勺的菜肴,都为他的勺下功夫,赞叹不已。

要说彭军的勺下功夫,的确是好生了得,让人刮目相看。在本帮菜系中,乳腐肉是特色;在苏帮菜系中,酱方是特色;在其他帮系菜肴中,也有各种特色的“肉”,惟独在广帮菜系中,却是少有肉制品菜肴。但是,彭军先生却在“肉”上,下起了他的功夫,他博采本帮、苏帮之长,选用五花肉,改刀成小块。但他并没有采用红烧肉的烹调法,按照他的说法,要是那样,缺乏新意,岂不成了本帮和苏帮的“翻版”!

20世纪90年代,彭军先生作品赏析——南乳稻香扎肉,图片出处《烹坛24位名厨》。

且看彭军如何运作,他将切成小块的五花肉焯水、洗净,煮至成熟后,捞出、去骨、改刀、用稻草扎成十字状,再投入锅中,加绍酒、酱油、南乳、水,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焖50分钟,再放入冰糖,用大火收汁,至肉质酥糯。

这道名为“南乳稻香扎肉”的菜肴,形态古朴,野趣盎然,吃起来却是咸甜适口,腴糯鲜美,别具风味。

这是彭军在传统基础上,发展、改良、创新,而成为新雅粤菜馆的一道特色名菜,推出后,长期看好,盛销不衰。

20世纪90年代,彭军先生作品赏析——竹荪镶鲍珠,图片出处《烹坛24位名厨》。

再说那道竹荪酿鲍珠,这道菜在第二届世界中国菜烹饪大赛中,荣获金奖。它的特点是鲜美、爽口,极适合在夏令季节享用。这道菜,装在透明的玻璃圆盆中,用灯光一照,但见乳白色的竹荪,状如蚕茧,绿的是芦笙,红的是火腿,煞是好看。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吃起来鲜美、爽口的这道菜,用的是川竹荪,它属于菌类植物,原本是并没有什么鲜味的,甚至还有点儿异味,别说是烹制成菜,就说如何除去它的异味,也是颇要有点绝招的。

然而,品尝过这道菜的人,对此却留下了诸多的想象。当然,对于彭军的勺下功夫,人们由此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世纪80年代,姜介福先生(1939年出生,祝健康长寿!)的影像照。

【“我的一半是师傅给的!”】

对于一些重大的烹饪比赛,彭军是这么说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每一次比赛,我都是将它看作是一次展示才华,拼搏人生的机会。”这话,说出了他的心声,因为他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而对于金牌,彭军却说:“我的一半是师傅给的。”

这话,同样也代表了他的心声。当年,他在功德林蔬食处和岳阳楼酒家实习时,素菜大师罗来耀和陈义秀、湘菜大师宁蓉梅,都指导过他。后来,他去燕云楼酒家学习拼盘,国家高级烹饪技师马雨瑾也指导过他。在前往各地参加有关比赛、考核时,年已50多岁的马雨瑾,甚至还一路相陪、一路面授“机宜”给他。

20世纪80年代,姜介福先生作品赏析——烟鲳鱼,照片出处《海派文化丛书——名店·名厨·名菜》。

1990年4月,被人称为“烹饪大使”的国家高级烹饪技师——姜介福大师,从荷兰劳务输出归来,彭军正式拜他为师,姜介福更是悉心地指导过他。还有,与姜介福同为沪上粤菜名家的国家高级烹饪技师——卢兆祺大师,及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烹饪协会副会长、国际烹饪评委,积60余年烹饪经验的烹饪界权威人士——李耀云大师,也都指导过他、帮助过他。

1996年,李耀云先生(1940年出生,祝健康长寿!上海人。)的影像照,照片出处《烹坛24位名厨》。

彭军先生是幸运的,这些烹饪大师将各自的毕生所学,都悉心向他传授,让他博采众长,指导他如何去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而在一些重大的比赛中,作为师傅,姜介福大师更是与他一起切磋技艺,同台献艺。

1992年10月,世界第一届中国菜烹饪大赛在上海举行,姜介福与彭军联手合作,精心制作了“四季花卉”,几可乱真的梅花、翠竹、桃花、蔷薇、兰花、荷花、玉兰花、桂花、菊花、牡丹花、水仙花、月季花,让人简直不忍下箸,真是技惊四座啊!顿时赢得了满堂喝彩!这次比赛,姜介福大师言传身教,彭军受益不浅,他在领悟师傅的技艺时,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9年,在第四届全国烹饪技术大赛上,彭军先生(左)和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张世尧先生(右)握手的影像照。

2000年,在日本第三届世界烹饪大赛,他又一次走上了大赛烹饪台,独自操作,花了五个小时,再次捧走金牌。在他的眼里,师傅是一座山峰,只要刻苦、努力,那是一定能够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登上高高的山巅的。他说,从年龄上说,我与师傅相差几十年,他们的阅历比我要深得多,无疑是一座含金量极高的矿藏,我只有老老实实地“挖掘”,才能有所收获。

他很清楚,正是在师傅的传帮带下,他才能用三文鱼,借鉴烟鲳鱼的传统烹制方法,由摸索到改良,再由改良到创新,研制出特色菜“沙律三文鱼”。此菜,荣获1999年全国三文鱼烹饪大赛二等奖,挪威大使馆参赞、挪威烹饪协会会长,赛后接见他时,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1999年,挪威大使馆参赞(左一)、挪威烹饪协会会长(左二)和彭军先生(左三)的合影。

一半是师傅给的,那么,另一半呢,彭军没有说。其实,另一半靠的是他自己的刻苦钻研。有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似乎可以为之佐证。平时,他喜欢阅读有关烹饪方面的书,这且不说,他还喜欢收集菜谱,尤其是那些品味高、著名人物吃过菜肴的菜谱。有一回,他看见别人将一叠菜谱,作为废物扔掉了,连喊可惜。随手捡了起来一看,竟是些含金量极高的菜谱,真是喜出望外!他将它们收集起来,细心琢磨,举一反三,从中汲取养料。

1999年,彭军先生的影像照,照片出处《烹坛24位名厨》。

勤奋、好学、谦虚,这是彭军时常用来激励自己的话,长期的实践,为他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新一代的烹饪名厨,就是这样不断拼搏、进取,在社会的瞩目中脱颖而出,得到社会的认可。

然而,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彭军还有自己的追求。他还将面对一次又一次新的比赛,而每一次新的比赛,对于他来说,既是献艺的机会,又是学艺的开始……

2025年4月29日,彭军先生,在塘桥街道“烟火塘桥·味聚匠心”餐饮行业技能比武大赛上致辞。

彭军先生,怀揣着对烹饪艺术的不懈追求,始终秉持匠心烹饪,烹调美味珍馐,传播饮食文化,让“上海味道”飘得更远、更广。

(全文完)

声明:本文文献资料参考《烹坛24位名厨——文·陆林森》,文章中影像照片都标明有出处。

来源:梦幻梦想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