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1139:李泌的这段策略真是精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20:05 2

摘要:对曰:“今岁征关东卒戍京西者十七万人,计岁食粟二百四万斛。今粟斗直钱百五十,为钱三百六万缗。国家比遭饥乱,经费不充,就使有钱,亦无粟可籴,未暇议复府兵也。”

学习内容:

【原文】

上复问泌以复府兵之策。

对曰:“今岁征关东卒戍京西者十七万人,计岁食粟二百四万斛。今粟斗直钱百五十,为钱三百六万缗。国家比遭饥乱,经费不充,就使有钱,亦无粟可籴,未暇议复府兵也。”

上曰:“然将奈何?亟减戍卒归之,何如?”

对曰:“陛下诚能用臣之言,可以不减戍卒,不扰百姓,粮食皆足,粟麦日贱,府兵亦成。”

上曰:“果能如是,何为不用!”

对曰:

“此须急为之,过旬日则不及矣。今吐蕃久居原、兰之间,以牛运粮,粮尽,牛无所用,请发左藏恶缯染为彩缬,因党项以市之,每头不过二三匹,计十八万匹,可致六万余头。

又命诸冶铸农器,籴麦种,分赐缘边军镇,募戍卒,耕荒田而种之,约明年麦熟倍偿其种,其余据时价五分增一,官为籴之。来春种禾亦如之。

关中土沃而久荒,所收必厚。戍卒获利,耕者浸多。边地居人至少,军士月食官粮,粟麦无所售,其价必贱,名为增价,实比今岁所减多矣。”

上曰:“善。”即命行之。

泌又言:“边地官多阙,请募人入粟以补之,可足今岁之粮。”

上亦从之,因问曰:“卿言府兵亦集,如何?”

对曰:“戍卒因屯田致富,则安于其土,不复思归。旧制,戍卒三年而代,及其将满,下令有愿留者,即以所开田为永业。家人愿来者,本贯给长牒续食而遣之。据应募之数,移报本道,虽河朔诸帅得免更代之烦,亦喜闻矣。不过数番,则戍卒皆土著,乃悉以府兵之法理之,是变关中之疲弊为富强也。”

上喜曰:“如此,天下无复事矣。”

泌曰:“未也。臣能不用中国之兵使吐蕃自困。”

上曰:“计将安出?”

对曰:“臣未敢言之,俟麦禾有效,然后可议也。”

上固问,不对。

泌意欲结回纥、大食、雲南与共图吐蕃,令吐蕃所备者多,知上素恨回纥,恐闻之不悦,并屯田之议不行,故不肯言。

既而戍卒应募,愿耕屯田者什五六。

壬申,赐骆元光姓名李元谅。

左仆射、同平章事张延赏薨。

【原文华译】

1 皇帝再次问李泌恢复府兵制度的方法。

李泌回答说:

“现在每年征调关东士卒戍防京西的,有十七万人,计算下来,每年需要军粮二百零四万斛。如今粟米一斗值一百五十钱,一共三百零六万缗。国家接连遭受饥荒和战乱,经费不足,就算有钱,也没有粟米可以收购,还没到讨论恢复府兵的时候。”

皇帝说:“那怎么办呢?立刻裁减戍卒,让他们回乡务农,可以吗?”

李泌回答说:“陛下如果能用臣之建议,可以不裁减戍卒,不骚扰百姓,而让粮食充足,粮价下降,府兵制也能建成。”

皇帝说:“果能如此,为什么不用!”

李泌回答:

“这件事要马上办,再过十天就来不及了。如今吐蕃久居原州、兰州之间,以牛运粮,粮食运完,牛没有用,请征发左藏(国库)里劣质绸缎,进行扎染,通过党项人拿去买他们的牛,每头不过二三匹,计算下来,拿出十八万匹,可以买到六万余头牛。

又命诸冶炼场铸造农器,收购麦种,分赐给沿边军镇,招募戍卒,开垦荒田耕种,约定明年麦熟后加倍偿还麦种,其余根据时价再加价五分之一,由官府收购。来春小麦收割后,种粟米也按这个政策。

关中土地肥沃而长期抛荒(肥力更足),收成必定丰厚。戍卒能获利,耕种的人就越来越多。边地居民很少,军士每月吃官粮,粟麦没有地方出售,其价必贱,名义上是加价收购,实际上比今年的粮价低多了。”

皇帝说:“善!”即刻命令执行。

李泌又说:“边地官员缺额很多,可以在招募时说,能上缴粟米的,就授给官职,这样今年的粮食就够吃了。”

皇帝也听从,接着又问:“卿说府兵也能办成,又是如何呢?”

李泌回答说:

“戍卒因屯田致富,则安于其土,不再思归。旧制,戍卒三年就替代一轮,等到他们三年期满,下令有愿留下的,即以他所开垦的田地为他的永久产业。

家人愿来的,由本地官府发给长途通行证,沿途各郡县供给餐食,以派遣他们上路。根据应募自愿留下的人数,移报他家乡官府。

即使河朔各军区将帅也得以免除每三年更代士兵的麻烦,他们也会很高兴这个政策。这样下来,不过几个三年,戍卒就都是土著了(兵农一体),这时候,再全部以府兵制度的办法来管理他们,这就是变关中之凋敝为富强之道。”

皇帝喜悦说:“如此,天下不再有事矣!”

李泌说:“还没到那种程度,臣能不用唐朝之兵而使吐蕃自困。”

皇帝问:“计将安出?”

李泌回答说:“臣现在还不敢说,等麦禾之法有效,然后可以讨论。”

皇帝追问,李泌坚决不说。

李泌是想联合回纥、大食、云南,与他们共图吐蕃,让吐蕃四面受敌。但是,知道皇帝一向恨回纥,怕他听了不高兴,反而连屯田的事也不干了,所以不肯说。

既而戍卒应募,愿意留下耕种屯田的有十分之五六。

2 七月二十一日,赐骆元光姓名李元谅。

3 左仆射、同平章事张延赏薨逝。

【学以致用】

01,李泌的这段策略真是精彩

我们仔细体会下李泌的这段策略

有没有一种环环相扣,出神入化的感觉?

以前讲过,解决问题不是靠点,线,面,而是靠体系,直至生态。李泌的这段策略里就有体系化的思维。

看通鉴这么长时间,这种系统性解决组织内外矛盾,并且可以长时间解决矛盾的策略还是很少见得。

我印象中,有两个人的策略以后还得重新复习一下,一个是贾谊的,比如《治安策》,一个是晁错的,如《削藩策》等

至此以后,真正有出现像李泌这种水准的,我只看到一位,也就是我们当今时代,来自民间的卢麒元先生为国家提出的策略,从他的策略条例中,我看到了体系思维,看到了生生不息的那种强大张力所在。

下面引用他的策略资料,供朋友们参考。

02,李泌这段策略存在的挑战

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1,时间

指的是,这个好的策略能实行多久?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

李泌也好,唐德宗也好,他们都是人,都会老的,都会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么下一代接班人呢?还能不能认可?

2,执行

当战略方向确定了,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这些执行人员能不能统一思想,认真负责的落实这一政策呢?

这不是个小问题。

3,人性

人是会变的。

权力在博弈过程中也会扭曲很多东西

所以,如果不能将一些好的策略上升到基本法的层面,就很难保证它不会变形。

不过这一条在封建帝王制的时代好像没什么用,因为从来都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没听说过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他随时可以改。

说来说去,还得看这个岗位上的人性到底是如何的。

来源:花言大帅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