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四五”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出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22:01 2

摘要:10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0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介绍了

“十四五”期间

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体情况

↓↓↓

发布会上

还对以下问题作出解答

↓↓↓

福建省在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20个,其中国家级8个、部级6个,初步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平台体系。

“十四五”以来,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00余项,投入省级财政科技经费3.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近9亿元。

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牵头推进“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已吸引35个国家、100多所机构参与,并纳入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计划。

通过科技特派员机制在海洋领域选派2305名专业人才服务基层和产业一线。

“十四五”以来,福建省海工装备和船舶制造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高技术船舶:85000吨级新型多用途船在全球同类型船舶中规模最大,全球首艘载货量突破4.5万吨的超大型海洋工程船“风笛号”成功交付。

海上风电装备: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26兆瓦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2024年10月在福建省下线。全球单机功率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17兆瓦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今年7月在福建省下线,其关键部件完全实现国产化。

电动船舶:2022年,福建省列入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先行先试地区。全省基本形成研发设计、总装建造、“三电”研制、运营基础配套、船舶应用的电动船舶全产业链,产业链企业70多家。

深远海养殖装备:目前,全省已建造、投用深远海养殖平台25台套,建设深水大网箱6005口,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自然资源部门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先行,强化发展支撑。全省累计审批建设项目用海20.9万亩,今年已审批4.9万亩,同比增长30%,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宁德漳湾铁路支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用海获国务院批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科学规划,突出陆海统筹。围绕“一带两核六湾多岛”空间布局,细化海洋规划分区,持续优化“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布局。

保护优先,擦亮生态品牌。全省有5个蓝色海湾项目成为国际、国内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其中福州、莆田2个项目在联合国首届“海洋十年”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中获奖。

改革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全省招拍挂出让海域面积108万亩,位居全国前列,为全国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福建样本”。

福建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在“十四五”期间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据监测,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海水比例从2020年85.2%提升至2024年92.6%,今年春夏季再创新高达96.6%。

全面落实福建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86个重点任务措施,12个规划目标已全部实现。出台实施“1+7+N”(省级+市级+海湾)美丽海湾建设方案,指导各地分类梯次建设美丽海湾。

监督落实海上养殖规划,累计清退1万余公顷超规划养殖,推进传统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促进海上养殖绿色转型。

积极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和管控,闽江入海口无机氮浓度下降45%。完成92.8%的入海排污口整治,入海沟渠“除黑”“消劣”率分别为97%、85.5%,排污口管理更加规范。

福建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推动海洋文化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

扎实做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系统推进“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推动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支持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漳州圣杯屿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1号滨海风景道”黄金线路,以1250公里的国道G228线福建段为主轴,深入打造贯穿沿海“6市1区”的景观廊道,沿线布局了14个观海口袋和30多个亲海平台,可见海路段比例高达85%,已成为国内滨海旅游的标志性线路。

立足海丝核心区优势,持续做强“清新福建”品牌,推出滨海度假、海丝寻踪、赛事运动等系列主题打卡地,深入开展“来福建·邂逅山海”等品牌活动。

来源:海博TV丨福建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