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议会选举中,,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的政治生涯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时刻,领导的自由联盟以近41%的得票率成为第一大政治力量。
最新议会选举中,,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的政治生涯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时刻,领导的自由联盟以近41%的得票率成为第一大政治力量。
众议院席位从37席飙升至 93 席,参议院从6席扩至19 席。
这场远超预期的胜利,不仅为深陷亲信腐败指控、遭遇地方选举挫败的米莱注入强心剂,更彻底重塑了阿根廷参众两院的政治格局。
为以 “休克疗法” 式激进改革闻名全球的政治人物,米莱此次议会大胜为何能打破此前的政治颓势?
此前因总统亲信涉腐问题,自由联盟在地方选举中遭遇挫败,外界普遍质疑米莱改革路线的民意基础是否动摇。
但此次议会选举中,选民用选票给出了答案,在关乎国家核心政治方向的关键抉择上,多数民众选择继续支持米莱的自由主义改革。
这种审慎的支持并非盲目跟风,而是源于阿根廷长期深陷的经济困境。
高通胀、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等问题已困扰该国多年,而传统政治力量的政策屡屡失效,让民众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米莱的激进变革。
数据显示选举前阿根廷年化通胀率仍高达100% 以上,比索对美元汇率持续疲软,大量资本外流导致国内投资不足,这些现实困境成为米莱改革获得持续支持的重要背景。
尽管自由联盟在两院仍未掌握绝对多数,但席位的大幅增长已彻底打破此前庇隆主义阵营主导议会的局面。
选举后庇隆主义阵营在众议院维持96席,参议院缩减至26席,其长期以来的政治优势被显著削弱。
政治学家汉斯 - 迪特・霍兹曼直言:“选举结果远超民调预期,相当于一次决定性胜利。”
值得注意的是,米莱的自由联盟此次能实现席位飞跃,离不开其对中间派选民的争取,选举期间,米莱适度调整了部分激进政策表述,强调 “改革的包容性”,吸引了大量对传统政党失望的中间力量。
同时其姐姐卡琳娜・米莱作为 “铁三角” 核心成员,在幕后的组织协调与选民沟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自由联盟凝聚力量的重要纽带。
米莱当晚就明确表示,将联合其他改革力量推进国家稳定计划。
事实上阿根廷议会中除了自由联盟和庇隆主义阵营,还有多个中小改革派政党拥有一定席位,这些政党在经济稳定、外资吸引等议题上与米莱的政策方向存在共识,成为潜在的合作对象。
经济学家阿尔多・阿布拉姆预测,随着政治基础巩固,阿根廷将启动货币稳定进程,比索汇率、资产价值和资本流动都将迎来积极变化。
选举结果公布后,阿根廷股市 ADR 指数已出现小幅上涨,国际投资者对阿根廷的信心开始缓慢回升。
但米莱的改革之路仍面临挑战。
反对派阵营的内部分裂,为米莱的改革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
庇隆主义运动目前正陷入激烈的领导权之争,被判腐败罪的前总统基什内尔虽被软禁,仍试图通过亲信影响阵营决策。
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长阿克塞尔・基西洛夫则另起炉灶,在投票前夜紧急部署反美宣传海报,试图以民粹主义口号争取支持,两人的内斗导致庇隆主义阵营难以形成统一的反对力量。
更重要的是庇隆主义阵营的政策主张仍停留在传统的福利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与当前阿根廷需要的经济开放、结构改革方向相悖,难以获得多数选民认同。
与之相对米莱的改革虽备受争议,但 “重建阿根廷” 的口号精准击中了民众对改变现状的迫切需求。
这种对比之下,米莱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凸显,也为其2027年连任埋下了重要伏笔。
从国际视角来看米莱的胜利也引发了拉美地区政治格局的连锁反应,其倡导的自由主义改革与部分拉美国家的左翼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米莱政府的支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
这将为阿根廷吸引外资、获得国际援助提供更多便利。
来源:聆听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