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醒丨美酒配“湘超”,球迷大哥病倒了?酒后警惕这个致命反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20:19 2

摘要:最近气温多变,家住大托街道的张先生感冒了,在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后被诊断为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医生给他开具了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还特意叮嘱他:“吃药期间别喝酒!”张先生满口答应。

最近气温多变,家住大托街道的张先生感冒了,在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后被诊断为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医生给他开具了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还特意叮嘱他:“吃药期间别喝酒!”张先生满口答应。

开始吃药的隔天有一场“湘超”比赛,作为一名资深球迷,即使不能去现场,张先生也要守着直播看。这晚,支持的球队赢了,张先生兴奋不已,迫切地想要喝酒来庆祝。于是他倒了一小杯米酒,想着“就喝一小口,应该不碍事”。

结果刚喝完没半小时,张先生就觉得脸又红又烫,还伴有头痛、胸口发闷、心慌喘不上气。

家人慌了神,赶紧把张先生就近送到大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班医生初步检查后判断张先生症状较重,立即请示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派驻该中心的医疗专家团队负责人、主治医师邓慧倩。结合服药史和饮酒史,邓慧倩判断张先生出现了“双硫仑样反应”,立即指导社区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张先生这才转危为安。

简单说,双硫仑样反应就是某些药物和酒精“冲突”引发的中毒反应。酒精进入身体后,会先变成乙醛,再靠“乙醛脱氢酶”转化成无害物质排出;但有些药物会“卡住”这种酶的活性,让乙醛在体内堆起来,从而引发中毒。

双硫仑样反应来得特别快,通常接触酒精后15~30分钟就发作,轻则脸红、头痛、恶心、发热、出汗,重则胸闷、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甚至昏迷、猝死,而且吃药量、饮酒量越多,反应越严重。

敲黑板:这些药和酒精是“死对头”

不少常用药都可能引发这种反应,常开的有几类:

头孢类抗生素:比如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尼西、头孢地尼、头孢孟多,常用来治疗细菌感染引发的感冒、支气管炎;

咪唑类药物:像甲硝唑、替硝唑,牙疼、肠胃炎时可能会开;

降糖药:比如格列苯脲,糖尿病患者要记牢;

其他药物:如治痢疾的呋喃唑酮、抗真菌的酮康唑等。

要注意的是,不只是喝酒危险,含酒精的食物(腐乳、醉虾、酒心巧克力)、药物(藿香正气水),甚至用酒精擦皮肤,都可能诱发反应。

关键警示:记住“37原则”

想避开这种危险,一定要记好“37原则”:

用药前3天、用药后7天内,绝对不能碰任何含酒精的东西,哪怕医生没反复说,自己也要绷紧这根弦。

要是真不小心出现反应,先停酒停药,轻度症状可多喝水促代谢;但只要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别犹豫,立刻去最近的医疗机构,这24小时是危险期,千万别耽误。

现在看“湘超”的街坊邻居不少,赢球开心想小酌很正常,但要是正在服药期,千万别贪那口酒——药和酒一混,就可能变成大危险。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