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全台湾的报纸杂志都管他叫“三大丑男之首”,可他身边围着的漂亮姑娘,多到能从他家门口排到街上去。
人家都说,没女人,我连饭都吃不下。
讲这话的人,叫黄任中。
那时候,全台湾的报纸杂志都管他叫“三大丑男之首”,可他身边围着的漂亮姑娘,多到能从他家门口排到街上去。
这事儿听起来不合常理,但它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黄任中的老爹是黄少谷,国民党里响当当的大人物。
所以他一出生,脚底下踩着的地板,就比别人家的天花板还高。
小时候一起玩泥巴的,都是蒋孝武这种级别的。
按理说,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该是温文尔雅,前途一片光明。
可黄任中偏不,他就像个炮仗,浑身都是劲儿,就是不知道往哪儿使。
上学那会儿,打架闹事是家常便饭,气得他爹没办法,小学六年给他换了五所学校,念到中学,直接进了警察局的档案里。
家里人脸上挂不住,觉得这孩子算是废了。
家里管不住,就送出去让外人管。
1960年,二十岁的黄任中被半“流放”到了美国。
可换了个地方,他那股子野性一点没收敛,在普渡大学因为跟人动手,又被学校给开了。
家里人彻底死了心,最后把他扔进了一所叫宾夕法尼亚的军事学院,那地方不讲人情,只讲规矩,心想着让他吃点苦头算了。
谁都没想到,这个决定,反而把他给救了。
军事学院那套铁腕管理,硬是把他身上那股使不完的精力给拧到了正道上。
不能在街上打架,他就去橄榄球场上跟人硬碰硬地撞;过剩的荷尔蒙没处发泄,他就去运动场上跑,去健身房里练。
他发现,原来把那股狠劲用在这些地方,不仅没人说他,还能拿到奖学金,受人尊重。
这一下,他像是开了窍。
曾经那个让全家人头疼的混世魔王,从军校毕业后,居然一路念书,拿到了纽约大学的数学硕士。
毕业后进了顾问公司,凭着骨子里那股聪明和狠劲,一年里连跳四级。
最后,他甚至坐上了波士顿市文化局副局长的位子。
那个当年在台北街头游荡的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了美国东海岸的华人精英。
时间跳到1995年,台北股市热得发烫,黄任中在他那能俯瞰全城的豪宅里,盯着屏幕上的红绿线条,就像一头盯着猎物的狮子。
这一年,他四十五岁,已经不是那个在美国政府里上班的文化局副局长了。
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嗅到了台湾经济要起飞的味道,毅然辞掉了美国的一切,跑回台湾。
他刚回来的时候,是从一个修电视零件的小作坊干起的。
但他脑子里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
他利用在美国积攒的人脉和眼光,硬是说服了美国橡树公司跑来台湾投资,搞当时最高精尖的玩意儿——电路基板。
这一手,直接把日本公司在台湾的技术垄断给捅了个窟窿,也让他自己从一个小老板,变成了全台湾第一代搞电子科技的大亨。
可做实业赚钱,在他看来还是太慢了。
到了九十年代,台湾股市疯长,他看准了机会,把自己所有的身家,连同他那颗爱冒险的心,一股脑全砸了进去。
别人炒股是赚钱,他炒股像是在打仗。
1995年这一年,他靠着精准到可怕的判断,在股市里捞了56亿新台币。
钱多到什么地步?
美国的《福布斯》杂志都把他列进了全球华人富豪榜。
这时候的他,钱就是他的底气,也是他最大的武器。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趁热打铁,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搞得更大时,他又做了一个让所有人下巴都掉下来的决定:退休。
他说,钱赚够了,下半辈子要好好享受人生。
这句话,把他的人生劈成了两半。
前半生,他玩命地赚钱,证明自己有多能耐;后半生,他开始玩命地花钱,好像要把前半辈子受的苦、守的规矩,全都变本加厉地找补回来。
他的豪宅成了全台湾最出名的“人间乐园”。
他公开跟媒体讲:“我就是好色,但我敢公开讲,不像有些人偷偷摸摸。”
他甚至给自己身边的女人搞了一套复杂的体系,分成了“妻子、丫鬟、徒弟、红颜知己、干女儿”好几类,像管理公司一样管理着他的后宫。
他家里那张能睡九个人的大床,那个常年保持恒温的温泉浴池,成了他奢靡生活的标志。
那时候,他身边常年围着几十上百个女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喝酒、宴会、莺歌燕舞。
钱能买来陪伴,也能买来麻烦。
一个叫陈宝莲的香港女星闯进了他的生活。
陈宝莲身世可怜,从小缺爱,把黄任中当成了救命稻草,一头扎了进去,付出了真感情。
黄任中一开始也确实对她不错,认她做“干女儿”,给了她很多物质上的满足。
可对黄任中来说,她只是他众多收藏品里比较特别的一件。
新鲜感一过,他的热情就冷了下来。
可陈宝莲不干,她要的是唯一的爱,是能托付一生的港湾。
她开始变得偏执,用各种极端的方式想留住黄任中,这让黄任中觉得是个甩不掉的包袱。
2002年7月31日的傍晚,在上海一栋公寓的24楼,陈宝莲在多次求复合不成后,留下一封遗书,上面写着“宝莲去了,你(黄任中)要好好保重”,然后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29岁的生命。
她的死,像一根针,扎破了黄任中用金钱吹起来的那个五彩斑斓的泡泡。
他虽然嘴上还说着风流话,但有些东西,已经悄悄变了。
陈宝莲死后不到两年,黄任中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之前亚洲金融风暴的浪头打过来,加上台湾股市大跌,他那套在股市里呼风唤雨的本事,突然失灵了。
以前是点石成金,现在是买什么亏什么。
短短几年,他从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常客,变成了欠了一屁股债的“老赖”。
老话讲,树倒猢狲散。
黄任中一没钱,那些曾经围在他身边,一口一个“干爹”叫着的红颜知己们,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那个曾经夜夜笙歌的豪宅,变得冷冷清清。
他想找人说说话,拿起电话本翻了半天,都不知道该打给谁。
更要命的是,他的身体也垮了。
糖尿病、肾衰竭、肝衰竭,各种病一起找上门来。
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是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的病房里度过的。
他浑身插满了管子,身体浮肿得不成样子。
那个曾经一顿饭能花掉几十万,只为博美人一笑的黄任中,现在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身边一个真心照顾他的人都没有。
他曾经用钱买来的那些“感情”,在钱消失的那一刻,也跟着一起蒸发了。
2004年2月10日,在医院里撑了几个月后,黄任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他留下的遗嘱里,财产一栏是空的,只有还不清的债务。
那些他曾豪掷千金的女人,没有一个出现在他的葬礼上。
参考资料:
《黄任中传》,作者:郑学稼,出版社: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
《中国时报》关于黄任中股市投资及晚年生活的系列报道(1995-2004年)。
《联合报》对陈宝莲事件及黄任中回应的相关报道(2002年)。
《福布斯》(Forbes)杂志全球华人富豪榜(1995-1997年)。
本文旨在传递快乐和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招财夏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