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总统李在明于10月26日-27日首次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47届东盟峰会,这也是他自2025年6月上任以来首次参加年度东盟领导人会议。
韩国总统李在明于10月26日-27日首次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47届东盟峰会,这也是他自2025年6月上任以来首次参加年度东盟领导人会议。
他并非只是“打卡出访”,而是真正将“经济外交”和“和平外交”双线推进:
在与东盟深化关系的同时,亦提出了有关朝鲜半岛稳定的新倡议。
在此次行程中,李在明携夫人同行,并重点推出所谓“CSP愿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愿景),覆盖青年教育、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和安全合作等维度。
此外,他还提出“END倡议”(交流Exchange、正常化Normalization、无核化Denuclearization)这一针对于半岛和平的新框架,试图拉动区域支持。
与此同时,他与柬埔寨、马来西亚两国领导人分别就网络诈骗防控与半导体、基础设施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体现了他将国家“护侨”“产业”与外外交并重的思路。
这次出访恰好展示了一个“新韩国”的方向,不再单纯依赖美日韩传统三角,而是积极融入东南亚多边体系,借助东盟这一“10国+合作平台”,为自己的区域角色注入更多弹性。
当然,这其中也带挑战:韩国如何在深耕东盟的同时,兼顾其与美国、日本的安全与科技同盟?这是李在明政府必须解答的问题。
李在明的东盟之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韩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为自己谋求更大空间的一步棋。
在经济方面,韩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迅速,该区域已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意味韩国必须在区域产业链与供给链中抢占席位。
同时,东盟正值扩大与全球大国互动的窗口期,这给韩国提供了“跳板”。
在安全维度,韩国提出的“END倡议”为半岛问题引入了更多区域因素,并非单纯依赖美韩日,而是借助东盟+3机制(包括韩国、日本、中国)协同推进。
在具体合作点上,他与柬埔寨就跨国网络诈骗防控构建了“嫌犯引渡+信息共享”机制,此举不仅是“外交挂帅”的标志,也贴近普通民众安全感。
与马来西亚谈及年内签署投资保障协议、参与5G网络与半导体产业合作,则体现了韩国从“制造”向“关键原料与高端制造”跃升的野心。
但话说回来,路并不平坦,韩国若在东盟中表现得太“靠东南亚”,可能引起传统盟友美国、日本的“坐视不安”。
虽李在明强调与美国、日本关系“同样重要”,但现实是全球大国博弈、区域联盟纠缠。
如何在不削弱与美、日在安全领域协作的前提下深化与东盟的经济安全绑定,是韩国新一届政府需要精算的平衡题。
这一轮韩国外交有点像“握着两副牌”:一副是传统同盟(美国、日本),另一副是新兴合作(东盟、东南亚)。
如果玩得好,两手齐抓便能拉长国家影响链;若玩不好,就可能落入“左右摇摆”“资源分散”的尴尬。
接下来,最值得观察的将会是:这些倡议能不能“落地”。
比如今年就签约的投资协议、下一步在产业链中的动作,以及朝鲜半岛议题上,东盟国家是否真会从“看客”变成“参与者”。
李在明的东盟之行不仅是一场外交秀,更是韩国试图重塑自己在亚太格局中角色的实战。
未来几个月,从签约、落地到持续执行,韩国究竟能不能把“势头”转化为“实力”,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来源:米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