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信,科学有据:解码中国七十二物候的生态智慧 |《万物有信》新书分享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9:40 1

摘要:你是否想过,古人如何通过观察獭祭鱼、蝉始鸣、雁北飞等自然现象,精准捕捉季节流转的密码?“七十二物候”这一源自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体系,不仅记录了动植物与气候的微妙联系,更蕴含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哲学。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你是否想过,古人如何通过观察獭祭鱼、蝉始鸣、雁北飞等自然现象,精准捕捉季节流转的密码?“七十二物候”这一源自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体系,不仅记录了动植物与气候的微妙联系,更蕴含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哲学。

《万物有信:七十二物候里的中国时序》一书中,作者李蔚从《诗经》《礼记》等浩瀚典籍中梳理文化源流,又以现代生态学视角解读每一候的科学内涵。在兼具人文关怀与科普知性的笔触下,带领读者读懂草木荣枯、鸟兽啼鸣这些自然传递的细微信号,理解古人的岁时观念与生态智慧。

11月2日(周日)下午14:00,《万物有信》作者、自然教育推广人、自然科普作家李蔚将携手生态学博士、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郭光普博士,经济学博士、City ESG研究院院长、上海气候周战略与设计中心执行总干事朱鹏扬先生,做客上海图书馆东馆,从物候的传统与当下出发,围绕当代人所栖居的生态,展开一场跨学科的分享与对话。

无论你是自然爱好者、传统文化追寻者,还是关心生态与城市未来的读者,这都将是一场融合科学与人文的思享之旅。让我们一起在秋日的上海,开启这场跨越时空的物候对话,重新发现我们与自然最深刻的连接。

活动主题

万物有信,科学有据:

解码中国七十二物候的生态智慧

——《万物有信》新书分享会

活动地点

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研讨室7-03

(合欢路300号)

活动时间

11月2日(周日)14:00

扫码报名

直播地址

在微博搜索“世纪文景”

或扫描海报二维码关注

届时将准时直播

嘉宾简介

李蔚

自然教育推广人、自然科普作家。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供职于多家主流媒体。从事自然教育10余年,发起了“全民物候观察行动”,所撰写的《万物有信:七十二物候里的中国时序》首次全面深入地解读了七十二物候的自然、人文内涵与古今变迁。

郭光普

生态学博士,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动物学、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西藏墨脱、福建武夷山、江西宜春、四川螺髻山、湖南武陵源(张家界)、上海市等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主持和参与项目10余项,发表文章20余篇,主编书籍1部,参编书籍4部。参与央视与BBC合作的《美丽中国》的拍摄。

朱鹏扬

朱鹏扬博士拥有20多年国内外顶级咨询机构服务经验,曾任AECOM(艾奕康)中国区执行总监/经济业务线负责人、科进(柏诚)中国技术董事、阿特金斯中国UPC事业部总监等。现任City ESG研究院院长、上海气候周战略与设计中心执行总干事、气候灯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关图书

万物有信:七十二物候里的中国时序

李蔚 著

自然科普与文化传统双向解读

当代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教育与时空智慧

由24节气进阶72物候,读懂身边的大自然!梳理文献、民俗与科学研究,从千年农耕文明抵达当代城乡生活,獭祭鱼、麦秋至、半夏生、白露降……捕捉四季流转的信号,感受万物的奥秘。72幅全彩插画,直观呈现博物细节。

来源:世纪文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