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影坛,许绍雄的演技被业内高度评价,他擅长将角色内在复杂情绪演绎得细腻自然。除演出,他亦曾涉足综艺及舞台剧,展现多元才华。许绍雄的一生可看作香港演艺圈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他由出道初期默默无闻,到后期凭实力赢得观众认可与荣誉,甚至获得欢喜哥的绰号。其作品和角色
在中国影坛,许绍雄的演技被业内高度评价,他擅长将角色内在复杂情绪演绎得细腻自然。除演出,他亦曾涉足综艺及舞台剧,展现多元才华。许绍雄的一生可看作香港演艺圈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他由出道初期默默无闻,到后期凭实力赢得观众认可与荣誉,甚至获得欢喜哥的绰号。其作品和角色,如《扫毒风暴》《围猎》《绝命法官》至今仍为许多影迷所记忆,他身上体现出的敬业精神与角色塑造能力,让他在演艺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4年5月23日,许绍雄在拍摄《使徒行者》的一场街头戏,天气闷热,肩头被灯光和太阳一同烤得发烫。他抬手理了理领带,刚准备对戏,额头就冒出一层细汗,汗珠沿着鬓角滑下,打湿了鬓发。脖子上的汗顺着领口往下淌,衬衫被浸得湿透。胸口发闷,呼吸变得急促,仿佛每吸一口气都带着热气。他微微张嘴喘息,舌根发干,喉咙里有种燥热的涩感,呼出的气带着燥意,像刚从蒸笼里出来,整个人被包在厚重的西装里,越动越发烫。用手背试了试额头的温度,发现皮肤滚烫,甚至比掌心还热。那股热不是一阵一阵的,而是死死贴在皮下,连血管都在微微跳动。他趁导演调机位时走到角落,拿矿泉水往脖子上泼,冰水顺着锁骨往下滑,却没带来多少凉意。导演在喊,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转身回到机位前继续拍摄。
到了晚上拍夜戏的时候,许绍雄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当时许绍雄需要拍摄一场打斗戏,动作指导让他多试几遍劈叉翻滚的镜头。他伸手去抓道具枪,右臂忽然抽了一下,像被扭筋,肘关节处传来一阵钝痛。手臂抬起时,关节内传来细微的咯噔声,似有摩擦的砂粒在骨头间滚动。每一次弯曲都伴着刺痛,从肘弯一路钻进上臂,像针尖一点点扎进肉里。他甩了甩手,疼痛不仅停留在关节,连肌肉也开始僵硬发沉,手指微微发颤,掌心的汗不断渗出汗液,连枪都握不稳。他蹲下捡枪,手指发麻,竟然拿不起来。那种麻不是短暂的僵,而是从指尖一点点往上蔓延,像被冷风吹麻的皮肤渐渐失去知觉。手掌里的力气全散了,连腕关节都在微微抖。
拍对手戏的演员还在等他,许绍雄咬牙拿起了枪,随着导演一声令下就要扣动扳机,发射的瞬间,腰间忽然一阵剧痛,像被硬生生拧了一下,那股力从脊柱深处猛地蹿出来,带着灼热的刺感。肌肉瞬间绷紧,腰背弓起,仿佛被人从后面猛推一掌。他本能地挺直身体,却发现那股痛更深了,从脊柱中央往两侧扩散,像被两股力量同时往外撕扯。腰后的肌肉一阵阵抽紧,整块区域都在发烫。他一只手叉腰稍稍揉按,一只手不断开枪继续剧情。才按了一下,疼痛越往下传,连大腿根也开始酸胀,像被压着血流不畅。那股酸意一点点往里钻,深处隐隐抽动,像有沉重的石块压在骨盆上。他靠在墙边,腿根处的肌肉开始发麻,整个人被疼得几乎说不出话,只能勉强咬牙维持站姿。
导演喊卡,许绍雄走到休息间准备换衣服,刚解开皮带,一股尿意猛地袭来。他快步走向洗手间,尿液流出的瞬间带着灼热感,水面被鲜红染开。他低头看,血色一层层加深,带着淡淡的腥气。尿液不再是淡红,而是浑浊的暗红色,夹杂着细小的血丝在水面漂浮。颜色从浅转深,最后像被染料晕开,透出一种浓稠的质感。许绍雄慌乱中试图继续排干,却只听见轻微的滴声。小腹隐隐作痛,热流顺着尿道往外冲,每一滴都像刀割。接着尿液颜色由暗红转为深褐,混着细碎血块一股股排出。他屏气用力想要尽早结束,尿流反而变得断续,伴着强烈的灼痛和坠胀感。下腹的肌肉不受控地收缩,疼痛一阵紧似一阵。他扶着墙,却连站都站不稳。许绍雄助理发现他脸色惨白,赶紧冲出去喊人。片场陷入混乱,工作人员七手八脚将他扶到地上,打车将她送到医院。
入院当天,许绍雄被推入泌尿外科急诊室,面色苍白,腰痛剧烈,伴随明显血尿。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89g/L(正常115-150),提示中度贫血;白细胞12.4×10⁹/L(正常3.5-9.5),显示感染反应;血尿素氮9.6mmol/L(正常2.9-8.2),肌酐156μmol/L(正常45-104),提示肾功能减退;尿常规红细胞>100/HP(正常0-3/HP),蛋白3+,比重1.030。腹部B超示:右肾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皮髓质分界模糊,可见约4.2cm×3.7cm的低回声团块,血流信号丰富。医生初步考虑肾实质占位性病变,安排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CT增强扫描显示右肾中极可见强化不均的肿块影,直径约4.3cm×3.8cm,部分区域呈坏死性改变,包膜受压外突。腹主动脉旁可见小淋巴结肿大,最大约1.1cm。实验室复查:碱性磷酸酶185U/L(正常45-125),乳酸脱氢酶312U/L(正常120-250),提示细胞代谢活跃;肿瘤标志物CEA 6.8ng/mL(正常右肾透明细胞癌Ⅱ期。
确诊后,医生为其制定了综合性治疗方案。实施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完整切除病灶及周围脂肪包膜,同时清除肾门及腹主动脉旁的可疑淋巴结。术中仔细处理肾静脉与输尿管,确保无残留组织。手术结束后,病理进一步证实为透明细胞癌Ⅱ级,切缘阴性。术后采用索拉非尼进行靶向治疗,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并联合干扰素α增强机体免疫反应。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血栓形成,联合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进行腹部温敷与康复理疗,促进切口恢复,配合中性营养支持及肾功能保护药物干预。术后第七天复查B超,切口愈合良好,腹腔积液吸收,医生计划转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出院前,主管医生叮嘱他要严格遵守生活规范,说道:“术后恢复期内要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增加新鲜蔬果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产物排出。切勿饮酒、抽烟或长时间憋尿,以免刺激肾脏代谢。在药物服用上要按时服用索拉非尼,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每两周复查一次肝肾功能和血象。若出现血尿、腰痛加重或全身乏力,应立即就医。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稳定,避免精神紧张,这对康复同样重要。”许绍雄听得认真,嘴角轻轻颤了一下,一个字一个字记号。
出院后,许绍雄暂停拍戏,在家中休养。每天早晨喝一杯温开水,再慢慢走到阳台晒太阳十分钟。医生叮嘱的饮食他一条条遵守,早餐以豆浆、燕麦和水煮蛋为主,中午煮青菜和鱼汤,晚饭只吃半碗粥。午后,他用计步器监控自己的活动量,控制在三千步以内。步子不大,每走五六分钟便停下歇口气,每次走上二十分钟就回家休息。药物准时服用,每次都搭配少量温水。伤口偶尔有隐痛,他便平躺在床上,用温毛巾敷在右腹部,直到那股酸胀缓下来。家人帮他记录每日尿量和体温,他则习惯睡前看几页剧本,让自己保持心绪平稳。渐渐地,走动时的酸胀不再频繁,晨起腰部的僵硬也在消退。睡前再翻身,已不像先前那样牵扯疼痛,只剩轻微的拉扯感。
一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回升至118g/L(正常115-150),白细胞7.1×10⁹/L(正常3.5-9.5),尿素氮6.2mmol/L(正常2.9-8.2),肌酐93μmol/L(正常45-104),提示肾功能恢复良好。尿常规未见红细胞,蛋白阴性。CT复查显示右肾切除区无残留病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较前缩小,索拉非尼维持治疗反应良好。医生解释,这说明肾功能逐步代偿,身体正在适应单肾代谢的状态。许绍雄点点头,心里生出一点希望。但就在他准备重返片场时,新的意外悄悄出现……
2025年10月27日,许绍雄入组拍戏,导演要求他连续跑几条街的追逐镜头。他一开始跑得稳,可没过几分钟,胸口就像被堵住一样,气吸不进去。呼吸变得急促,喉咙里发出低哑的声响,空气似乎被人夺走了一半。他不得已停下脚步,胸腔内的肌肉一阵阵抽紧,像有无形的绳索勒着。他撑着膝盖试着放缓呼吸,汗顺着脖颈往下滴。助理递来水,他喝了一口,却感觉胸口的胀闷没有散开,那股气像被卡在心口,上不来也下不去。再抬头时,他的脸已经泛红,热气顺着脖颈往上涌,空气里的热度让他头晕,肩膀起伏得越来越快,呼出的气带着微颤。导演喊再来一条,他却只能靠在墙边喘息,胸口的疼从一阵阵发闷变成一股持续的灼热感,连说话都带着破碎的气音。
又是一次追逐奔跑,跑到中途,头部的钝痛忽然袭来。起初只是眉心一阵紧,像有根细线从中间勒住,渐渐越收越紧。那股痛不剧烈,却深入皮下,像有小针在一点点扎。他用力摇摇头,眉骨下方开始微微跳动,连眼皮都带着酸胀。那一处皮肤发烫发胀,像被热气顶着,眼眶也开始隐隐作痛,整张脸都被那股闷胀压得僵住。他揉着额头试图缓解,却越揉越胀,疼痛不多时便扩散到太阳穴。那种痛由内向外蔓延,像有两股力在左右两侧同时敲击。太阳穴的血管一跳一跳,随着心跳同步震动。工作人员递来冰毛巾,他敷在头上,凉意刚触到皮肤,疼痛却没退,反而往后脑勺扩散。血流在耳边轰鸣,整颗头像被气压塞满。
片场的噪音声让他烦躁,想站起来走两步,脚刚挪开,脑袋晕沉得像灌了铅。工作人员喊他准备最后一场,他却没有回应,只感觉困倦像潮水一样涌上来,眼皮越来越重。那股倦意不是单纯的疲惫,而是从身体深处漫出来的沉闷。手里的剧本滑落地面,他慢悠悠地伸手去捡,却发现手指僵硬,反应慢了半拍。思绪变得迟钝,连呼吸都放慢。助理察觉不对,跑过去扶他,见他头一点点往下垂,脸色迅速变得惨白,唇色发紫,胸口的起伏几乎看不见,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哽声。手指冰凉僵硬,脉搏细得几乎摸不到。导演冲上前,许绍雄眼皮完全合上,头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整个人陷入昏沉的静止。导演拍了拍他肩膀,没有反应,又掐着他的人中,却见他眼皮半闭,意识涣散,赶紧让人拨打120。
许绍雄被送入急诊抢救室时已深度昏迷,呼吸浅弱,瞳孔反射迟钝。监护仪显示血压78/45mmHg(正常90-140/60-90),心率132次/分,血氧饱和度仅78%。血气分析:PaO₂49mmHg(正常80-100),PaCO₂ 71mmHg(正常35-45),提示急性呼吸衰竭。生化检查:肌酐486μmol/L(正常45-104),尿素氮22.6mmol/L(正常2.9-8.2),ALT 325U/L(正常9-50),AST 412U/L(正常15-40),总胆红素168μmol/L(正常5-21),显示肝肾功能严重损伤。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29.4秒(正常11-15),乳酸6.8mmol/L(正常0.5-2.2),提示循环灌注不足。胸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心影增大。综合判断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伴急性呼吸与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及凝血障碍。
抢救开始后,医生立即为其插管接呼吸机,给予纯氧辅助通气,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护士推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同时输入平衡盐溶液及白蛋白以扩充血容量。心电监护下可见心律不齐,偶发室早。尿量监测显示每小时不足10毫升,提示肾功能已近衰竭。医生下令启动血液透析,同时静脉输入甲强龙以抑制炎症反应。血氧仍维持在85%左右,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呼吸机峰压持续上升。助理站在门外,隔着玻璃看见他胸口在机械节律下起伏,脸色蜡白,嘴角还残留干涸的血痕,赶紧通知家属。
一小时后,监护仪突然报警,心电波形剧烈震荡。医生立即推注肾上腺素与加压素,进行胸外按压。按压声与呼吸机的嘶鸣交织在一起,医生的手掌一下一下压在他胸骨上,汗水顺着手腕滑落。血氧仍在下滑,心率从120降至50再到20。电击复律两次无效,瞳孔完全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护士记录血压为零,尿袋内仍无尿流。医生低声数着时间,继续按压,直到双手发抖。最终,监护屏幕上的波形变成一条平线。主治医生停下动作,轻声宣布:心跳停止,抢救无效。
许绍雄去世后,父母赶到时,遗体还在病房内。母亲扑过去抱着他冰冷的手,哭得撕心裂肺。她哽咽着问医生,“孩子明明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昏迷不醒?手术后也一直按医嘱复查,饮食规律,连剧组工作都推了,是不是治疗出了问题?”医生沉默着低下头,只能重复病程中的数据和变化。父亲站在一旁,声音低沉,问是不是药有副作用,还是治疗太激进导致器官衰竭。他双手颤抖着拿着病历,语气带着压抑的愤怒。母亲哭喊着说,“儿子几十年守纪律、身体一向好,为什么偏偏会死在恢复期?”医生的解释一遍遍重复,却没有一个答案能让他们接受。
等情绪稍稍平复,母亲坐在走廊长椅上,红着眼继续追问。她说儿子术后一直乖乖吃药,生活规律,从不乱来,怎么会说走就走?父亲接过话,声音沙哑,“他每天都视频报平安,还常说身体好了许多。”母亲抓着医生的袖口,不停问是不是医院疏忽,是不是检查漏了哪里。医生耐心解释,从入院到抢救的每个步骤都有记录,没有任何延误。母亲抹着泪,嘴唇颤抖,“那他为什么会多器官衰竭?是不是身体里早就有问题没查出来?”医生轻声答道,病情进展太快,几乎没有预警,没人想到会这样。父亲的手指紧攥成拳,目光落在地面,一言不发。
医生开始从生活习惯入手重新排查,他调取许绍雄术后生活记录,详细询问作息、饮食、活动量。家属回忆他每天早睡早起,饭菜清淡,按医嘱定时服药,连咖啡都戒了。医生记录下作息规律,再问是否曾有过发烧、感染或感冒,父亲摇头,说他怕出汗,一直注意保暖。医生皱着眉翻阅复查报告,体温、心率、血象都正常,没有感染迹象。家属反复强调他比术前还自律,每天在家走步、喝温水、按时吃药。医生心头的疑问越积越多——一个恢复顺利、生活规律的病人,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全身衰竭?
接着,医生询问他的饮食与用药。母亲说:“他饮食清淡,三餐规律,不吃腌制、油炸、刺激性食物。家里所有药物都由她整理,索拉非尼、干扰素α、维生素、益生菌,一样不漏。”医生核对药物种类与剂量,未发现误用或相互作用。化验单显示肝肾功能在此前几次复查中稳定,药物耐受良好,没有中毒迹象。医生一边记,一边摇头,心中升起无力感。饮食健康、用药正常、复查及时,这些都不可能造成多器官衰竭。他叹了口气,合上病例,喃喃道,也许还有什么我们没看到。
为了更全面,他又从病理角度重新审视病例。检查记录显示手术切缘阴性,影像无复发灶,病理等级中等分化。血管造影中未见新的血栓形成,心电图节律正常,心肌酶谱无明显升高,排除急性心源性因素。随后,他调取术后动态增强CT,仔细观察肾静脉与下腔静脉走向,确认无血栓残留与转移结节。免疫组化报告提示PAX8阳性、CK7阳性、Vimentin强阳性,符合透明细胞癌特征,无异质性表现。尿液细胞学阴性,未检出癌细胞残留。所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术后修复过程稳定,几乎无任何漏洞。医生靠在椅背上,目光定在那张病理图上,脑中反复闪回那夜的抢救场景——灯光、按压、仪器声交织在一起。所有数据都在否认悲剧的发生,但那条平直的心电线,却冷冷地横在现实里,无从辩驳。
他又回头调取了化验室的时间曲线,重新比对各项代谢指标的波动。电解质平衡良好,乳酸在入院前虽稍高,但未达危险值。凝血功能虽延长,却未出现弥散性血管凝固。他甚至联系药理科确认索拉非尼的代谢是否存在个体差异,结果仍是正常范围。所有线索都指向合理,却解释不了突然。医生坐在值班室里,双手交叠放在桌上,面前堆满化验单与扫描图。他反复查看记录,整整一夜没合眼,仍找不到能把所有结果串起来的原因。
第二天清晨,医生抱着厚厚一叠病例走向主任办公室。他的语气带着疲惫,“主任,病例无明显异常,却出现急性全身衰竭,怀疑存在隐匿诱因,请求重新评估。”主任放下茶杯,沉默片刻,接过资料,一页页看着病历,神情渐趋凝重。所有检查、影像、记录都完备,没有疏漏。主任缓缓摇头,“目前无法确定原因,建议调阅患者所有随访资料与生活记录再分析。”医生点头离开,心中一片空白。
主任独自留在办公室,桌上摊满病例、影像片与随访档案。他一边继续翻阅,一边在笔记上标注细节。直到翻到一份夹在病历后的个人物品袋,他停下动作。袋里装着一个随身笔记本,是助理从片场带回的。纸页上写着他每天的拍摄记录、服药时间,还有几条体温和心率数据。主任翻看时,目光突然停在一页的末尾,那天的体温记录后有一行小字。主任眉头一皱,伸手去翻下一页,笔迹突然中断。他的神情凝固,目光深锁那行字,低声自语道也许问题就在这里。
主任忍不住摇头叹息着:“我知道许绍雄是因为什么出现肾癌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的了!真是遗憾!没想到许先生这么注意自身安全,却在这样3个小问题这里翻了船!没错,即便他做到了清淡饮食,早餐吃豆浆和水煮蛋,中午吃鱼,晚上喝粥。平时也养成了运动的习惯,药物每天准时服用,睡觉前记录每日尿量和体温。但是他却做了这样3件事!这3件事的严重性可比他所做的那些饮食调整、运动、定期复查等要严重的多……”
术后恢复期内,索拉非尼的代谢稳定性极为关键。许绍雄在服药时习惯与早餐同时进食,认为能减少药后胃部不适,但这一做法改变了药物吸收速度。空腹状态下,药物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而与食物同服则会使吸收延后、峰值时间推迟,导致体内浓度波动。加之片场环境常处于高温灯光下,许绍雄频繁出汗、摄水不足,血浆浓度迅速升高。靶向类药物在体内需要通过肝脏酶系统分解,而当血液黏稠度上升时,肝血流量下降,代谢产物滞留,使得毒性作用被放大。高温、脱水、疲劳共同作用,破坏了药物的稳态代谢平衡。肝细胞线粒体在持续氧化反应中受损,抗氧化系统崩解,转氨酶急剧升高。身体的代偿能力被迅速耗尽,从轻度代谢障碍到急性中毒,仅需短短几小时。
许绍雄拍摄期间,常在午间或夜戏前临时补药。索拉非尼属于需保持恒定血药浓度的药物,补服导致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叠加。拍摄高强度动作戏时,肌肉代谢旺盛、肝肾耗氧量上升,使原本已经紧绷的代谢链进一步加速。药物浓度波动造成内皮细胞反应异常,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微循环紊乱。轻则引起短暂头晕、恶心,重则诱发肝细胞急性坏死。若在炎热天气或情绪应激下,血流重新分布至外周组织,内脏供血锐减,肾小球灌注压骤降,代谢产物无法有效排出。药物毒性与代谢废物相互叠加,形成化学性应激反应。肝脏失去调节能力后,体内乳酸堆积、电解质紊乱,进而触发系统性炎症反应。许绍雄在拍摄现场的短暂不适,正是这种隐性失衡的警讯。
营养管理是术后康复的重要一环。许绍雄为避免加重肾脏负担,长期坚持低蛋白饮食,日均摄入不足体重需求量的一半。表面看这种方式能减少代谢废物,实际上却导致血浆白蛋白下降,毛细血管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受限。血容量减少令循环系统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废物清除速度变慢。肝脏为了代偿低蛋白状态,加速蛋白合成,能量消耗增加,细胞代谢压力骤升。许绍雄在拍摄时的体力下降、容易疲倦,与这种慢性低蛋白状态密切相关。白蛋白不仅维持体液平衡,还承担药物转运与结合作用,当其下降,血中游离药物比例升高,药效与毒性界限被打破。代谢系统在失衡中逐渐崩塌。
进一步分析发现,低蛋白状态还削弱了身体的抗炎与修复能力。许绍雄术后偶有轻微感染,但因体征不明显未予重视。低蛋白会抑制免疫细胞分化,降低白细胞杀菌功能,使感染更容易扩散。局部炎症反应被抑制后,症状轻微而隐蔽,却持续消耗能量。加上靶向药影响血管通透性,局部组织长期处于低氧环境。肝细胞因缺氧代谢出现脂肪变性,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许绍雄的血液检查中早期曾出现轻度低钠血症与尿蛋白增高,但未被认为是危险信号。当低蛋白、感染与药物反应叠加,身体的代偿机制迅速崩解,最终演变为多系统失调。
睡眠障碍在病程中起着隐性的放大作用。许绍雄术后精神紧张,服药后的胃部不适与焦虑叠加,使他常处于浅睡状态。睡眠不足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血压与心率长期偏高。肾血流在夜间无法恢复,肝脏糖代谢加速,使能量储备被过早消耗。夜间是肝细胞修复的关键时段,缺乏深睡眠会令修复机制紊乱,细胞氧化负担增加。长此以往,代谢废物滞留、内分泌失衡。许绍雄白天拍戏时出现的头胀、乏力,其实是睡眠剥夺后激素水平异常的表现。皮质醇长期升高导致免疫抑制,加重药物副作用。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失衡进一步放大了身体的脆弱性。连续的睡眠剥夺让自主神经调节失去节律,心率变异度下降,肾血管持续收缩。血压波动与应激激素分泌使肝脏代谢负荷过重,糖原储备快速下降。当体内能量供应无法维持器官功能时,细胞进入能量枯竭状态。若此时继续承受高温、脱水或剧烈运动刺激,机体代谢会骤然失控。代谢产物在血液中聚集,pH值下降,引发酸中毒反应,心脏、肝脏、肾脏先后进入衰竭链。许绍雄在昏迷前出现的呼吸急促、头痛与倦怠,正是多系统代谢失衡的终末表现——一种被日常习惯掩盖的、不可逆的崩溃。
内容资料来源:
[1]宋殿宾,王志勇,张晶晶,等. 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在肾癌不同术式选择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河北医药,2025,47(10):1708-1711.
[2]王琛. 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患者肾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25,40(10):1708-1710+1714.
[3]孙晓佳,汪业铭,孟晨雪,等.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2025,20(10):1524-1528.
(《回顾:76岁演员欢喜哥许绍雄因癌症不幸离世,他的亲身经历,引人深思》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