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在创下历史新高后,为何出现回调?背后的深度原因是什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19:43 1

摘要:我们不能只看短期一两周的走势,而应将其放在更宏大的背景下来看。以国际现货黄金(美元计价)为例,其在2024年一季度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上涨,并于4月份创下2431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此后,金价从这一高点回落,进入了震荡调整期。

我们不能只看短期一两周的走势,而应将其放在更宏大的背景下来看。以国际现货黄金(美元计价)为例,其在2024年一季度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上涨,并于4月份创下2431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此后,金价从这一高点回落,进入了震荡调整期。

“黄金在创下历史新高后,为何出现回调?背后的深度原因是什么?”

黄金高位回调的深度分析:从“狂热”到“冷静”的市场逻辑转变

当前黄金市场的走势,是多空因素激烈博弈、市场逻辑从“叙事驱动”转向“数据验证”的典型体现。

一、 核心压制:宏观货币政策风向的转变

这是导致近期金价回调的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

1. “更高更久”的利率预期重燃

· 背景: 2024年一季度黄金的暴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市场对美联储年内将开启三次降息的强烈预期。降息预期导致美元走弱、持有无息资产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从而利好黄金。

· 转变: 然而,进入二季度后,美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如CPI、PPI、非农就业数据)普遍显示出通胀的顽固性和经济的韧性。这使得美联储官员频频发表“鹰派”言论,强调不急于降息,需要更多数据证明通胀已受控。

· 市场影响: 市场被迫重新定价,大幅下调了2024年的降息预期。从年初预期的降息6-7次,缩减至目前的1-2次,甚至出现了“不降息”或“可能再加息”的讨论。利率预期“更高更久”,意味着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持续高企,削弱了黄金的吸引力。

2. 美元指数的走强

· 由于美联储的鹰派立场,美元利率维持在高位,吸引了全球资本回流,推动美元指数走强。

· 黄金以美元计价,美元与黄金在多数情况下呈“跷跷板”效应。美元走强,使得使用其他货币的投资者购买黄金的成本变高,从而抑制了需求,对金价形成压力。

二、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的技术性调整

1. 历史高位下的获利了结

· 在创下2431美元的历史新高后,市场积累了大量的多头头寸。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引发技术性抛售和获利了结。这是金融市场在创下新高后的典型行为,属于健康的技术性回调。

2. 机构资金流向的转变

· 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 (GLD) 的持仓量,在近期持续流出。这反映了西方机构投资者在利率预期转变的背景下,对黄金的偏好下降。他们更倾向于持有能产生利息的资产(如美债)。

三、 地缘政治风险的“审美疲劳”

· 尽管中东、俄乌等地区的地缘冲突仍在持续,为黄金提供了潜在的避险支撑。但市场对于这些“旧闻”可能出现了一定的 “审美疲劳” 。除非冲突出现急剧升级或新的“黑天鹅”事件爆发,否则其推动金价再次大幅冲高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

四、 一个关键的结构性矛盾:东方狂热 vs. 西方冷静

这是理解当前黄金市场独特现象的关键:

· 东方强劲的实物需求: 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代表的各国央行,出于“去美元化”、储备资产多元化的战略考量,在持续地、稳定地增持黄金。同时,中国乃至亚洲的普通消费者,出于对本地房地产市场、股市和货币贬值的担忧,也通过金条、金币、积存金等方式疯狂购入黄金。这为金价提供了坚实的 “地板” 。

· 西方机构的看空情绪: 如上所述,西方机构投资者更关注利率和美元,因此在ETF等纸黄金市场上持续减仓。这形成了金价上行的 “天花板”。#秋日生活打卡季#

结论: 当前的黄金市场,正处在 “东方实物需求”的托底力量与 “西方货币预期”的压制力量 的激烈博弈之中。回调正是后者暂时占据上风的表现。

---

未来展望:黄金牛市结束了吗?

大概率没有,但上涨模式可能改变。

1. 支撑黄金的长期逻辑依然牢固:

· 全球“去美元化”与央行购金潮: 这是结构性、战略性的趋势,不会因短期利率波动而改变。

· 全球债务问题与财政赤字: 美国政府巨额的债务和赤字,长期来看会侵蚀美元信用,利好黄金。

· 地缘政治格局碎片化: 多极化世界中,黄金的终极避险属性价值凸显。

2. 可能的走势:

· 短期(未来1-3个月): 金价可能继续高位震荡,甚至进一步回调。其走势将高度依赖美国的经济数据(尤其是通胀和就业数据)和美联储的言论。任何显示经济降温或通胀回落的信号,都可能重新点燃降息预期,推动金价反弹。

· 中长期(未来1年以上): 只要央行购金趋势不变,全球不确定性持续,黄金的牛市基础就依然存在。一旦美联储降息周期真正开启,黄金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动力。未来的上涨可能不再是前期那种“暴力拉升”,而更可能是 “进二退一”的震荡上行模式。

总结:

当前的下跌是市场对“过度乐观的降息预期”进行修正的必然结果,是狂热之后的冷静期。投资者应更多关注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博弈,而非短期价格的波动。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每一次深度的回调,都可能是一个重新审视和布局的机会。

来源:大厨辉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