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北约-乌克兰分析、培训和教育联合中心的技术专家,与北约盟军司令部转型的作战评估团队共同参与,全程对系统的核心组件——雷达探测模块、人工智能(AI)决策软件及无人机拦截器的协同作战能力进行了严格检验。
北约与乌克兰近日在法国军备总局试验场,完成了针对对抗俄罗斯远程制导航空炸弹解决方案的又一关键测试阶段。
此次测试并非在理想环境中开展,而是特意选择了暴雨伴随强阵风的恶劣天气条件,旨在模拟实战中可能遭遇的复杂场景。
来自北约-乌克兰分析、培训和教育联合中心的技术专家,与北约盟军司令部转型的作战评估团队共同参与,全程对系统的核心组件——雷达探测模块、人工智能(AI)决策软件及无人机拦截器的协同作战能力进行了严格检验。
测试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地面设备释放模拟俄罗斯“KAB”制导炸弹的靶标,模拟其高空滑翔、变轨飞行的典型轨迹。
结果显示,配备相控阵先进传感器的雷达系统,在强电磁干扰和低能见度环境下,仍能在80公里外精准识别靶标信号,随后快速完成目标分类与持续跟踪,捕获成功率达到预期标准。
与此同时,搭载AI算法的拦截器在接收到雷达传输的目标数据后,仅用0.8秒便完成轨迹计算与路径规划,以俯冲拦截的方式精准命中模拟靶标,整个作战流程响应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初步验证了系统的实战可行性。
俄罗斯在当前战事中广泛使用的“KAB”制导航空炸弹,并非全新研发武器,而是基于苏联时期老式航空炸弹改装升级的智能装备。这类武器通过加装可折叠滑翔机翼和卫星定位制导模块,实现了作战性能的大幅提升——在1万米高空投放时,能依托滑翔能力覆盖远超传统炸弹的范围,让俄军战机无需进入乌克兰防空系统的火力覆盖圈,即可完成攻击任务,极大降低了战机被击落的风险。
从参数来看,“KAB”系列炸弹的弹头重量覆盖300公斤(661磅)至1.5公吨(3307磅)多个规格,可根据打击目标类型选择高爆、穿甲或子母弹头,其中针对加固工事的重型型号,能穿透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射程提升,据《基辅独立报》援引军事技术数据报道,升级后的“KAB-250S-E”型号,射程已接近200公里(124英里)。
乌克兰国防情报局(HUR)副局长瓦迪姆・斯基比茨基在接受采访时证实:“我们监测到该型号炸弹的最大测试射程达193公里,最初在第聂伯罗的工业设施打击中投入使用,如今已扩散到哈尔科夫、敖德萨等多个城市的战场,对民用设施和军事阵地都构成严重威胁。”
而目前乌克兰装备的防空系统,多针对巡航导弹和战机设计,对低速滑翔的“KAB”炸弹拦截效率不足,防御缺口成为前线作战的重要隐患。
为填补这一防御空白,北约与乌克兰于2025年3月启动专项合作,依托第15届北约创新竞赛筛选技术方案。当时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40支团队参赛,经过技术可行性评估和实战需求匹配,最终三支团队脱颖而出。
分别负责系统核心模块的开发:法国AltaAres公司凭借成熟的AI目标检测算法入选,其算法能在复杂背景中快速区分“KAB”炸弹与民用无人机、气象气球等干扰目标,误判率低于5%。
德国TytanTechnologies公司主导拦截系统研发,设计出具备短距起飞能力的小型拦截无人机,可携带高爆战斗部实施近距离摧毁。
法国ATREYD团队则专注于部署灵活性,开发出基于标准集装箱的多联装发射单元,能快速部署在前线阵地或城市周边,适配不同作战场景。
从竞赛获奖到完成原型设计,整个项目仅用了9个月时间,创下北约同类军事合作项目的推进速度纪录。期间,乌克兰军方专家深度参与,不仅提供了“KAB”炸弹的实际飞行参数、战术使用特点等一手数据,还在原型测试阶段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
例如根据乌克兰战场多森林、多建筑的地形特点,调整雷达的低空探测角度,避免地形杂波干扰。目前,该系统已进入原型迭代阶段,下一步将针对多目标同时拦截、抗电子干扰等难点开展测试,为后续实战部署奠定基础。
来源:小志一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