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中戏班花”!于和伟吴越作配,却捧红了歌手魏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07:51 1

摘要:不是说那种闹哄哄、挂在热搜上靠粉丝刷数据的,而是几部悄没声儿播,但看着看着就让人“上头”的。

最近的剧,好像有点意思了。

不是说那种闹哄哄、挂在热搜上靠粉丝刷数据的,而是几部悄没声儿播,但看着看着就让人“上头”的。

感觉大家伙儿的口味,真的在变。以前是看脸,现在是看戏。或者说,终于又回到了看戏的时代。

《光明日报》之前有篇文章说得挺好,大概意思是文艺作品的根和魂,还是得能打动人、说服人,光靠流量明星那点光环,撑不起一部好戏。

这话,放在一部叫《沉默的荣耀》的谍战剧上,简直是量身定做。

聊这剧,我第一个想说的,居然是那个反派,谷正文。

一个点头哈腰、满脸堆笑的特务头子,前一秒还在跟同僚打哈哈,后一秒就能面无表情地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种切换,他演得跟呼吸一样自然。

你看他审讯的时候,没有那种脸谱化的狰狞,反而是带着点文绉绉的客气,但那眼神,凉飕飕的,看得人后背发毛。

演这个角色的人,叫余皑磊。

可能你对名字不熟,但脸一定熟。电影《解救吾先生》里那个暴戾的绑匪阿仓,还有《破冰行动》里的大毒枭,都是他。标准的“反派专业户”。

他自己好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他从不觉得反派就是纯粹的坏,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逻辑,他的任务是把这个人演出来,而不是演一个坏的符号。

难怪了。他演的谷正文,让你觉得可怕,但也让你觉得,嗯,在那个位置上,他就是会这么干。这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纸片。

一个好反派能撑起半部剧,那另一半,往往需要一个能让人共情的牺牲者。

剧里的朱枫,就是这么个角色。吴越演的。

她暴露之后,被捕之前,有一场戏。没有声嘶力竭,没有嚎啕大哭,就那么静静地坐着,屋里光线很暗。你能看到她眼角慢慢泛红,肩膀有那么一丝几乎察觉不到的塌陷。

那种平静之下的绝望,比任何大开大合的表演都更有力量。

很多人对吴越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我的前半生》里那个被骂上热搜的“凌玲”。一个角色能被骂成那样,反过来说,不就是演得太真了吗?

后来她自己也聊过,说演员的感受力很重要,很多细节不是设计出来的,是“长”在角色身上的。

这个“长”字,用得太绝了。朱枫赴死前的颤抖,就是从角色心里“长”出来的,不是演出技术。

看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前两年的《叛逆者》。

那部剧也火得一塌糊涂。里面王阳演的陈默群,也是个反派,从精明强干到叛变沉沦,人物弧光拉满,圈粉无数。

你看,好剧都是相通的。一个成功的、有血有肉的反派或者说对手,往往更能彰显一部剧的表演水准和剧本深度。它让正邪的对抗,不再是黑白分明的过家家。

当然,一部剧的底盘稳不稳,还得看有没有“定海神针”。

于和伟就是。

他在剧里演吴石,戏份不算最多,但只要他一出场,整个气场就稳了。那种身居高位、不动声色的压迫感,一个眼神就够了。

这几年他太火了,《觉醒年代》的陈独秀,《军师联盟》的曹操……奖都拿了大满贯。按理说,这种级别的演员,来演个配角,多少有点屈才。

但他自己说过,“我就是一个演员,不是明星。”

这话听着简单,但咂摸一下,味道就出来了。他的乐趣是在于塑造角色,而不是争番位、走红毯。所以他能心甘情愿地在一部好戏里,给别人当绿叶,把戏托起来。

这种清醒,在今天的圈子里,太稀罕了。

说完老戏骨,再说说惊喜。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魏晨。

说真的,提到他,我脑子里还是那个“快乐男声”里唱着歌的大男孩。偶像歌手来演谍战剧?心里是打个问号的。

结果,他演的聂曦,一个热血、纯粹的年轻军官,竟然一点都不出戏。

尤其是一些需要爆发力的戏,他的眼神里有东西,有信念感。

这不是凭空来的。回头想想,从管虎的《八佰》到《金刚川》,他其实已经悄悄完成了转型。他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选手,但看得出来,是下过笨功夫的,是努力把自己往“演员”这个身份上靠的。

这种靠作品和角色一步步扭转观众印象的,挺值得尊重的。

有惊喜,自然也就有……那么一点点可惜。

曾黎。

她在剧里演吴石的夫人王碧奎。

说起曾黎,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中戏96明星班的“班花”,章子怡、刘烨、袁泉的同学,被夸是“中戏两百年一遇的美女”。

顶着这么大一个光环,大家对她的期待自然就高。

可是在剧里,她的表演……怎么说呢,有点紧绷了。好几场情绪激动的戏,感觉她的五官在用力,但情绪没完全传递出来,有点“五官乱飞”的意思。

就感觉,她很想演好,但方法上稍微外露了一些,反而失了那份从容。

尤其是在吴越、于和伟这种级别的演员面前,这种差距就更明显了。

真有点可惜。毕竟,那么好的底子,那么美的长相,如果表演上能再松弛一点,该多好。

来源:高贵香瓜vcyV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