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施琰,扎根上海20年,53岁仍不显老,台前幕后都风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0:03 1

摘要:2025年8月16日,施琰一条“补胎日记”半天破百万播放,数万互动把一位诚信修车师傅推成全网口碑,故事很小,火却很真

2025年8月16日,施琰一条“补胎日记”半天破百万播放,数万互动把一位诚信修车师傅推成全网口碑,故事很小,火却很真

那天,她的车胎扎了钉,附近的4S店嫌麻烦不做热胶,只能另找

她在网上随手搜到一家小修车铺,电话里问清楚,师傅说五十元能搞定

到了现场,师傅看了看,笑着摆手,说没扎透,热胶不必,简单补一下就行,按理不该收钱

施琰坚持要付,最后只收了三十;

聊到最后她塞下了一百,还把这段细节做成视频,发布后半天播放量破百万,点赞两万、转发过万、评论近三千,大家都在夸“童师傅厚道”

铺子不大,门口有风油精的味道掺着橡胶味,老式电风扇哗啦啦地转,师傅姓童,安徽人,在上海干了二十多年,说话不紧不慢,有点不好意思

网友顺着视频线索找去,店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人只是路过也进去打个招呼,夸一句“良心”

这就是我喜欢的城市片段,人情味不喧闹,却能把人心安稳地托住

很多人说施琰台上台下都风光,我更喜欢她处理小事时那股拎得清的劲儿

她在上海扎根二十年,53岁,确实不显老,面容干净,笑起来眼尾有温柔的纹路

她很少说家庭,像是刻意保护亲人,日子过得平稳,从容

她懂得在大时代里保留小心意,能把一条补胎故事拍成温热的日记,这也是一种主持人的敏感和善意

追溯她的路,能看见一步步踩实的脚印

16岁,她还是兰州的高中生,就被甘肃电视台选进青少年节目当主持人

那时候她常常敏感、忧伤,明明已经站在舞台上,心里却还没完全长大

19岁,她在甘肃省春节晚会与朱军、水均益同台,那夜灯光亮得很近,她也第一次真切感到“我能做好”

1996年,因家人调动,她从兰州来到上海,进了上海电视台,先主持《周末乐谈》这类音乐节目,顺利完成城市和频道的双重跨越

1999年她又回到校园,到北京广播学院读硕士,这次选择后来成了她职业转型的“地基”

2001年,上海电视台晚间新闻改版,推出双人播报,她和更年轻的欧阳夏丹搭档

她们把“念稿子”变成“说新闻”,像和观众一起聊天,亲切,清爽,也因此招来一些“主播不该笑”的质疑

那段时间她压力很大,但团队顶住了,观众逐渐喜欢上这种温度

她的脸,成了上海人晚饭后最熟悉的一张,主持《媒体大搜索》《新闻坊》等王牌节目,稳稳地立住了

2010年,她因主持一台文化晚会拿到“金话筒”,这基本是主持圈的最高荣誉

三年后,被评为SMG名优主持人,事业更上一层

但她没有把自己封在灯光里,从2006年起,她担任浦东新区禁毒形象大使,随后参与“阳光心愿”等公益项目,后来又成为世博会的微笑大使,“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的称号她也拿过

这些头衔背后,是一次次去学校、社区、山区的真实脚步

2014年,《梦想改造家》找她,这档节目一做就是十多年

她跟着团队走过内蒙古的沙漠,去过可可西里的无人区,看一个个家慢慢变成“家”

她说,“在《梦想改造家》里,我感受到分享的光比舞台上的聚光灯更重要”

这句话像她自己的人生注脚,亮却不刺眼

她没有离开传统主持人的岗位,但很早就开始拥抱新媒体

社交账号更新得不频繁,却认真,内容也越来越贴近日常

今年6月,她在网上推荐了上海浦东美术馆的“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特展,说藏品让她“眼眶潮湿”

展览在6月19日正式开放,因为人多,馆方提前开馆,给热门画作设了隔离栏,还上线沉浸式体验和两百多款文创

6月门票出票量近四万张,后来开始限流,暑假周末准备延长开放,这座城市的文化热度被看见了

我想,这样的推荐,不只是“种草”,更像一种温柔的引路,把大家带到真正可看、可感的地方

说到行业,10月27日发布的《2025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等三份报告给了一个很清晰的信号:电视并不“老去”,它在适应、在更新

2025年前三季度,31家卫视频道一共播了94部微短剧,收视人次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有线电视缴费用户八年来首次止跌回升,全国97%的省级电视台都在广泛使用AI工具

“十四五”期间,广电视听节目和服务的出口规模增长超过40%,三百多款中国微短剧上线境外平台,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数据

另一份大屏收视报告也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卫视频道节目收视总规模达到7824亿人次,同比涨了9.9%,春晚综合收视份额74.258%,创近四年最高

电视剧、文艺、纪录片的收视都在涨,微短剧上大屏累计收视也有21.6亿人次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说:“广电视听是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坚实支撑,未来要以改革、创新、突破,推动构建现代化大视听发展新格局”

这句“改革、创新、突破”,也像是在给所有主持人点灯

有人问,坚守是不是会落伍?

我更愿意用“虎子”和“程成”这两位同行来回答

陕西的虎子把《梨园秦声》做成了响当当的品牌节目,线下活动一年能跑近40场,还把非遗戏曲搬上“云端”;

河北的程成以《绝对有戏》《成语天下》稳住口碑,转身去做《好好学习》,还在公益上持续发力

他们都在一手抓内容、一手抓人心,这和施琰的路,很像

坚守不是固守,是把老的功夫用到新的土壤里

回到那条“补胎日记”,我特别能理解她当时的选择

她把童师傅的善意放在镜头里,让更多人看见,然后用真实的流量把这份善意回馈出去,这种“前台—后台—人间”的循环,是主持人最该做也最能做的事

最近,她又在视频里宣布《时代达人秀》回归,自己将作为观察员参与录制

老节目不是旧气,回归意味着重新找到观众的共鸣点

这一点上,她一直很敏感也很耐心

53岁不显老,不是时间对她网开一面,而是她一直在动

动脑,动心,动身

她不急着把私人生活搬到台前,也不需要用“神秘”赢得好奇

那个16岁在兰州镜头前微微紧张的少女,如今稳稳地站在更广阔的地方,像一盏灯,照亮他人,也照着自己

当传统电视被一次次说“没落”,她的选择给了另一种答案:在变动里做定点,在纷繁里探路,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

这世上很多风光都来去匆匆,真正留下来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有人始终说话认真、把事做到底

这不光是主持人的职业,还是生活的本事

来源:山隅慢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