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名22岁的韩国大学生被朋友诱骗到柬埔寨后,遭拘禁、酷刑折磨,最终因心脏骤停死亡。
今年以来,韩国和柬埔寨之间的跨国电诈风波持续发酵。
一名22岁的韩国大学生被朋友诱骗到柬埔寨后,遭拘禁、酷刑折磨,最终因心脏骤停死亡。
这起悲剧让韩国民众愤怒不已,也让“柬埔寨电诈园区猎捕韩国人”的现象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仅今年前8个月,就有超过330起韩国人卷入柬埔寨电诈案件的记录。
其中52起悬而未决,还有80名韩国公民在柬下落不明。
韩国受害者在柬埔寨电诈园区被关押的地点
韩国政府接连升级应对措施,从发布最高级别的旅行禁令,到派特勤小组跨境营救。
总统李在明更是放出狠话,要动用一切手段打击犯罪、保护国民。
但柬埔寨方面却曝出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
目前有80名在柬被拘留的韩国人,即便能联系上,也明确拒绝返回韩国。
一边是韩国政府急着“捞人”的强硬姿态,一边是部分同胞“不愿回国”的反常选择。
这场跨国电诈风波背后,藏着一个核心疑问:为啥韩国人突然成了东南亚电诈集团的“香饽饽”?
背后既有诈骗集团的精准算计,也有韩国社会的深层问题,更牵扯出跨国治理的复杂困境。
柬埔寨诈骗园区
东南亚电诈集团盯上韩国人,绝非偶然,而是一场针对性极强的“精准围猎”。
这些犯罪组织摸透了韩国人的需求和弱点。
甚至在柬埔寨专门开设了“韩国专场”诈骗园区,把诱骗、控制的流程玩得炉火纯青。
诈骗集团的诱饵很直接—高薪。
在韩国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柬埔寨工厂打工,月薪3000美元”“西哈努克市恋爱聊天岗,月入1000万韩元”的招聘广告。
对于在国内就业压力大的韩国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收入诱惑足以让很多人失去理智。
要知道,韩国20-30岁年轻人的平均月薪折合成人民币大概在2-3万元。
柬埔寨的生活成本看似更低,“高薪+低消费”的组合拳,让不少人抱着“搏一把”的心态前往。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这些诈骗园区还启用“韩国老员工”当“诱饵”。
这些老员工熟悉韩国人的语言和心理,会用母语在社交平台直播、发帖。
分享所谓的“海外赚钱经历”,编造“快速实现财富自由”的剧本。
他们把电诈园区包装成“机遇之地”,用“年轻人别在国内浪费时间”“趁年轻赚大钱”的话术。
精准击中渴望快速成功的韩国年轻人。
一旦受害者抵达柬埔寨,就会陷入“叫天不应”的绝境。
诈骗集团会第一时间没收他们的护照,将其囚禁在戒备森严的园区内。
接下来,要么被迫参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完不成业绩就面临殴打、电击等酷刑。
要么被当成“提款机”,向国内家属勒索赎金。
韩国议员朴赞大曾营救过16名在柬韩国人,据他透露,这些受害者大多是20-30岁的年轻人。
获救前都经历了拘禁和勒索,部分人还是通过秘密分享位置信息才得以脱身。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围猎”还在不断升级。
随着老挝金三角等地区被严打,部分诈骗团伙转移到柬埔寨,形成“气球效应”。
联合国相关机构透露,柬埔寨的贡布省波哥山地区、巴域市和波贝市。
因为靠近边境、监管薄弱,已经成了诈骗集团的“重灾区”。
这里不仅有密集的电诈园区,还形成了“诱骗-拘禁-犯罪-洗钱”的完整产业链。
如果说诈骗集团的套路是“外因”,那韩国社会的内部问题,就是让年轻人甘愿冒险的“内因”。
一个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为啥会跑到欠发达国家的电诈园区“赌命”?
答案藏在韩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扭曲的财富观里。
韩国的青年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
今年8月的数据显示,韩国20-30岁人口的就业率仅为60.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而失业率却高达5%,创下近年新高。
2023年,韩国失业的年轻人超过126万,其中一半以上是大学生。
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对工作有着较高的期待,不甘心从事低薪、临时性的工作。
但韩国国内的就业市场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少年轻人陷入“躺平”或“急功近利”的极端。
一方面,大量年轻人放弃求职,要么在家啃老,要么参加毫无希望的公务员考试。
另一方面,“暴富思维”在年轻群体中蔓延。
互联网上流传的“去柬埔寨赚快钱”的帖子,正好迎合了这种心态。
“别在国内辛苦搬砖,趁年轻搏一把,夺回自己的人生”。
即便有人知道这些广告大概率是陷阱,但在“高回报”的诱惑下,还是愿意铤而走险。
更讽刺的是,韩国的就业市场还出现了“老少抢饭碗”的扭曲现象。
由于年轻人不愿从事低薪零工,大量60岁以上的老年人涌入劳动力市场。
数据显示,韩国就业率近一半由60岁以上老人贡献,甚至有69岁的女性身兼三份零工维持生计。
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韩国经济的疲软,更让年轻人的就业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不少人觉得“在国内没出路,不如出国闯一闯”,哪怕目的地是风险极高的柬埔寨。
这种社会困境,也让诈骗集团看到了可乘之机。
他们精准定位到“急需工作”“渴望暴富”的 弱势群体。
用看似美好的承诺,将他们诱骗到犯罪旋涡中。
更令人无奈的是,部分年轻人抵达柬埔寨后,即便发现真相。
也因为“已经参与犯罪”“回去也没出路”等原因,选择留在园区继续从事诈骗活动。
这也是为什么柬埔寨方面会透露“80名韩国人不愿回国”。
他们中不乏主动参与犯罪的人,担心回国后面临法律制裁。
面对日益严峻的跨国电诈危机,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
但这场“跨国救人”行动,却陷入了多重困境。
一边是韩国的“急着救”,一边是柬埔寨的“执法难”。
再加上犯罪集团的跨境运作,让打击行动举步维艰。
韩国政府的应对可以说是“步步升级”。
今年10月16日,韩国将柬埔寨贡布省波哥山地区、巴域市和波贝市列为“禁止旅行地区”。
发布最高级别的四级旅行警报,违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随后,韩国派出由外交部副部长领衔的联合应对小组,携带国家警察厅、情报院官员赴柬协商。
还动用国情院“猎豹”特勤小组,与柬埔寨警方联合开展跨境执法,直接进入诈骗园区清查解救。
为了震慑犯罪,韩国警方还搞了一场“高调押解”。
将遣返的嫌疑人用23辆警车、190名警员组成的车队押送至看守所。
全程通过官方Facebook直播,两小时内吸引400万国民围观。
总统李在明更是多次表态,“国民安全优先”“要让敢碰韩国人的犯罪组织家破人亡”。
甚至指示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受害者、引渡罪犯”。
但韩国的强硬措施,却让柬埔寨警方有苦难言。
此前,韩国大使馆或受害者家属报案后。
警方出警时,不少“受害者”却否认被囚禁,声称“自愿留下来赚钱”。
这让柬埔寨警方不得不调整规则—只有本人直接报案,且提供被拘禁的证据,才会出警。
值得注意的是,这起跨国电诈风波还牵扯出更复杂的利益链条。
国际刑警组织通缉的韩国财阀千金黄荷娜,被曝藏身柬埔寨金边。
深度参与电诈园区的洗钱、贩毒等活动。
黄荷娜被爆在柬埔寨出没
曾引发韩国娱乐圈震动的李胜利,也为柬埔寨涉黑的太子集团站台。
这些案例说明,东南亚电诈已经不是简单的“小打小闹”。
而是形成了与财阀、跨国犯罪网络勾结的庞大产业链,单一国家的执法已经难以奏效。
李胜利为太子集团站台宣传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官员曾表示,东南亚湄公河地区是“全球最主要的诈骗中心”。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国制定区域解决方案。
要真正遏制犯罪,不仅需要加强跨国执法协作。
更需要韩国解决国内的青年就业问题,从根源上减少“潜在受害者”。
国民的海外安全,既需要国家层面的“硬保护”,也需要解决国内的“软隐患”。
对于整个东南亚地区来说,跨国电诈的治理,早已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
只有形成区域合力,才能真正打掉这些危害全球的犯罪产业链。
来源:不似少溓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