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锐聪在养家的真实姓名曝光 挺大气 糟心事一件接一件 妈妈撑起所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18:15 1

摘要:被拐18年后认亲,叶锐聪确认曾用名“陈国万”,母亲癌症晚期却还在替他挡下借祝贺之名的索取和“该感恩养家”的质疑

被拐18年后认亲,叶锐聪确认曾用名“陈国万”,母亲癌症晚期却还在替他挡下借祝贺之名的索取和“该感恩养家”的质疑

2007年11月12日,东莞寮步镇门口,一个9个月大的孩子被两名男子从面包车上抱走

从第二天起,他的爸妈就没停过脚

妈妈邓惠东,人称“大喇叭”,拖着病体跑过潮州、福建、广西、湖北,发传单、问路口,骨转移的疼也没把她打倒

女儿高考志愿直接选了警校,就想更近一步找到弟弟;

爸爸信着善念,供两名大学生读书祈福

等来的不是奇迹,是技术——2025年,DNA比对确认了叶锐聪的身份

10月12日,相见那天,妈妈看着站在面前的大儿子,一遍遍确认,像怕再做一次梦

一周后,19日,家里摆了65桌认亲宴,外地寻子父母也被接来坐席住店,费用大喇叭全包,她说,想让更多人看到希望

孙海洋来了,唱了歌,大家都在祝福

热闹的另一面,是流言开始发酵——豪车、三栋房、开农庄,传着传着,好像“有钱”三个字就能无限透支

名字的事,也在这时候被翻了出来

叶锐聪原来的名字,是爷爷花钱起的

“锐”,往前冲,“聪”,转得快,爷爷盼他又勇又慧

可孩子9个月就被抱走,到了养家,换姓换名是注定

有自称在四川和他一起长大的网友说,他那会儿叫“陈国万”;

也有人提起他在东莞打暑假工时用的还是陈姓

听着确实挺大气,像是有人认真琢磨过的名字

只是,再大气也会被时间冲淡——他的原始户籍和姓名一直保留在东莞,如今只需补传照片就能恢复使用

养家的相关信息会被清零,“陈国万”日后只会以曾用名挂在卷宗里

认亲之后,糟心事一件接一件,多半都绕着钱转

第一个

有网红几乎连着两个星期天天去东顺农庄吃饭,没掏过一毛钱

一次不收叫交情,两次叫体面,天天去蹭就有点离谱了

别忘了,农庄不是大喇叭一个人的,是合伙生意

第二个,更离谱——

有人去吃饭逃单

被抓到就说是来祝贺东姐的,抓不到就当没事

大喇叭在直播里轻描淡写地提过,说自己爱发点炒饭或饮料,没说全免单

可总有人把善意当成门票

第三个,是私信借钱

有人讲遭遇,有人抛账号,大喇叭不辨真假,能帮的就转,她说,算给聪仔积福

可她的钱不是风刮来的,她每天在店里忙到很晚,点菜、收拾,样样自己来;

聪爸在后厨杀鸡杀鸭、卸货,手上常年有口子

她还得供两个儿子读书、给女儿攒嫁妆,更关键,她是癌症晚期患者

有人劝她去打那种一针一百万的药,她摆摆手,说真负担不起

我们旁观者总说“量力而行”,可换你我,真能做到不心软吗

第四个,声音开始朝她而来——

“养家也不容易,养成一个大学生,怎么不感恩?”

这话扎在她心口

大喇叭的态度一直很清楚

“别再说什么养家、买家,聪仔只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家,就是现在的家”

她也在直播里直白

“你们说那边鸡飞蛋打,那是命

我18年吃的苦,是谁造成的?”

还有句更狠的

“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给儿子换了新的,旧的全扔了

以后买一双袜子的钱,都不能跟那边要”

有人因此骂她不懂感恩,我只想问一句

被抢走的孩子,要向谁感恩?

事实又是复杂的

有说法称养父母曾在孙海洋家附近住了七年

大喇叭那七年几乎把路都走烂

我们不清楚每个细节的真相,就算不下判断,也该有最基本的共识——拐卖是零容忍

最高法今年重申,对侵犯妇女儿童的犯罪不手软

余华英等长期拐卖儿童者已依法执行死刑,这是法律给出的底线回答

从政策上看

有人大代表建议把“被拐卖取得的户口应主动注销”写进条例,户籍系统与打拐库要智能比对

堵住制度的缝;

地方上

宁夏提出要深查严打拐卖,完善解救、寻亲、安置和补贴就业的保障链条

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

“感恩买家”的舆论,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看过其他团圆,也会明白这条路有多长

四川的曾文豪

被拐38年才靠人像比对找到爸妈

母亲睡大街、蹲桥洞;

“徐三娃”

中学就知道自己不是亲生,却因养家的好选择沉默,直到主动采血才与生母重逢

这些故事里,最该被看见的,是坚持与修复,不是乱扣帽子的道德裹挟

回到叶锐聪

10月12日相认、19日设宴,到10月28日,争议没停,索取没停

但大喇叭也没退

她把门口那块“恭喜找到儿子”的横幅取下去,恢复成一家普通饭庄的模样

有人来道喜,她笑着倒茶;

有人来蹭,她叹口气,还是催后厨快点出菜

她不想让儿子背着外界的眼光生活,只盼安稳读书、好好长大

“我不怕别人说啥,我只要儿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她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不大,却像把石头轻轻放在地上

愿意的人,会听见落地声

愿不愿意的人,永远只会看热闹

这件事也许不会马上有“皆大欢喜”的剧本,但有些判断已经很清楚——

被拐家庭不欠谁一句“感恩”,他们欠的从来都只有时间

如果我们真想帮,少一点蹭、少一点道德指点

把掌声给坚持寻子的父母,把压力留给打拐的制度改进

让每个被夺走的孩子,都能更快走回自己的名字里

来源:明年再来改名字哈哈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