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到了,为啥没人激动?周三A股会回调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8:29 1

摘要:当上证指数在10月28日上午触及4000点时,不少投资者的反应不是欢呼,而是沉默——这个曾承载无数期待的整数关口,如今却只剩“不对劲”的迷茫。没有全民热议的亢奋,反倒充斥着“要不要逃”的纠结,周三A股是否会迎来明显回调,成了盘面上最迫切的追问。

当上证指数在10月28日上午触及4000点时,不少投资者的反应不是欢呼,而是沉默——这个曾承载无数期待的整数关口,如今却只剩“不对劲”的迷茫。没有全民热议的亢奋,反倒充斥着“要不要逃”的纠结,周三A股是否会迎来明显回调,成了盘面上最迫切的追问。

4000点的“冷遇”:兴奋感为何消失?

回溯A股历史,4000点从来都是情绪引爆点,但这一次却显得格外冷清。核心原因藏在三重现实里:

首先是历史记忆的警示。2007年、2015年两次牛市中,4000点以上的停留窗口期均不足2个月,后续都伴随大幅回调,“4000点以上别听老股民”的段子,早已成了投资者的集体心理防御 。经历过套牢之痛的投资者,面对这个关口本能地选择观望,而非冲锋。

其次是市场的“虚胖”信号。10月28日上午指数突破4000点时,成交量较前一日缩量2000多亿,前期活跃的百元股板块缩量占比达15%,主力自拉自唱的痕迹明显,缺乏散户和场外资金的跟风响应。就像舞台上只有主角没有观众,热闹终究难以持续,这种“缩量冲关”让市场兴奋不起来。

最后是获利盘的兑现压力。科技、券商等前期领涨板块积累了大量盈利筹码,4000点附近恰好撞上2015年、2021年的套牢盘密集区,双重抛压下,某头部券商股单日净流出28亿,某半导体龙头净流出19亿,资金用脚投票的谨慎态度,直接浇灭了市场热情。

周三会迎明显回调吗?多空信号全解析

关于周三走势的争议,本质是多空力量的博弈。从当前市场信号看,“明显回调”概率较低,但震荡整理已成共识。

支撑市场不跌的3个关键信号

1. 政策托底态度明确。10月25日央行刚表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叠加多地促进消费、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出台,政策面的“安全垫”尚未松动。2022年大盘跌破3000点时,正是类似的政策发力推动市场企稳,如今政策环境更趋积极。

2. 资金未全面撤离,只是调仓。10月28日盘面显示,医疗、消费等防守板块表现稳健,某医疗ETF逆势上涨0.8%,白酒龙头跌幅不足0.3%。这说明资金并未逃离市场,而是从高波动的科技、券商转向低估值防御板块,属于结构性调整而非系统性出逃。

3. 估值仍在合理区间。截至10月28日,A股整体市盈率为18倍,远低于2021年4000点时的25倍,消费、医疗等板块市盈率还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以下。没有明显泡沫的估值基础,决定了回调空间有限。

可能引发震荡的2个风险点

场外资金进场犹豫。10月新基金发行规模较9月减少30%,散户普遍陷入“怕跌不敢进、怕涨踏空”的纠结,市场缺乏持续上攻的“弹药”,难以快速站稳4000点。

热门题材风险累积。存储芯片等题材已进入“全民吹票”阶段,从少数人关注到全网刷屏的转变,往往意味着资金兑现意愿上升,一旦题材回调可能带动指数波动 。

综合来看,周三大概率呈现“3900-3950点区间震荡”的格局:既有短线资金抄底带来的小幅反弹可能,又受限于场外资金谨慎态度难以大涨,大幅回调的动能并不充足。

操作策略:与其猜涨跌,不如做好这3件事

面对4000点附近的纠结行情,盲目预判涨跌不如聚焦实操:

1. 仓位管理是核心。避免满仓操作,保留3-4成现金仓位,既能应对可能的调整补仓,又能在机会出现时及时跟进。就像邻居老周所说:“手里有钱,跌到3800点也能踏实补仓”。

2. 远离高位题材股。对于已上涨50%以上的热门科技股,此时追高无异于“接飞刀”,可等待调整到位后再布局;反而可关注估值合理、业绩稳健的消费、医疗等防御板块 。

3. 盯紧2个关键指标。一是成交量,若周三放量突破4000点并站稳,可适度加仓;若缩量下跌跌破3900点,则需进一步减仓。二是政策面,留意央行流动性操作和产业政策动向,这是决定后续方向的关键。

结语:4000点只是“逗号”,不是“句号”

4000点的“冷遇”,本质是A股投资者从“情绪跟风”走向“理性成熟”的缩影。这个关口从来不是投资的终点,而是检验持仓质量的试金石——优质股的短期波动终将被长期业绩消化,概念股的炒作狂欢终究会回归价值本源。

周三的震荡或许难免,但只要政策托底未变、估值未破位,市场就不会偏离震荡向上的大趋势。与其为短期涨跌焦虑,不如沉下心筛选业绩扎实的标的,毕竟炒股如种地,真正决定收成的,从来不是风雨中的短期波动,而是播下的种子是否优质。

来源:嘟嘟在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