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5架F-35现身波多黎各前罗斯福路兹军事基地,配合此前增派的10架同型机,以“打击贩毒”为名在加勒比地区展开部署。
F-35隐身战斗机的近期动态,凸显了其作为美军战略核心的地位。
2025年9月,5架F-35现身波多黎各前罗斯福路兹军事基地,配合此前增派的10架同型机,以“打击贩毒”为名在加勒比地区展开部署。
而军事分析专家魏东旭指出,这种行动实质上是针对委内瑞拉的战术试探。
美军通过F-35的隐身能力,可在冲突爆发时优先摧毁敌方雷达与机场,为后续兵力打开通道。
与此同时,红海上空的F-35C展示了多任务适应性,成功拦截胡塞武装的无人机群;在欧洲方向,意大利空军的F-35A则在波罗的海拦截俄罗斯米格-31战机,印证了其快速反应能力。
新闻报道截图
新闻报道截图
这些行动背后是F-35技术特性的全面发挥。
其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可探测200公里内目标,配合分布式孔径系统(DAS)和电子光学瞄准系统(EOTS),构成“传感器融合”优势。
例如在伊朗领空的模拟渗透中,F-35凭借隐身涂层与三轴承旋转喷管设计,规避了传统防空系统的探测。
此外,F-35的“野兽模式”允许外挂18,000磅武器,在非隐身任务中携带AIM-120空空导弹与JDAM制导炸弹,兼顾隐蔽突击与火力压制。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正通过开放系统网关提升F-35与盟国系统的兼容性,例如荷兰空军的F-35曾向地面火箭炮单位传递目标数据,凸显其作为“战场信息枢纽”的进化方向。
F-35的部署逻辑已从单一平台作战转向“体系化协同”,2025年4月北约启动“东方哨兵”行动,在爱沙尼亚与波兰部署意大利及荷兰的F-35A机队,形成对俄罗斯无人机与战机的拦截网络。
这种协同依赖于F-35的MADL数据链系统,一种极难被拦截的专用通信通道,使多国机队能共享目标信息并分配攻击任务。
例如在波兰领空的俄罗斯无人机拦截任务中,F-35率先识别目标,并通过数据链引导伴飞战机实施联合打击,大幅缩短“侦-控-打”链条。
然而,F-35的扩张仍面临挑战,其隐身性能并非无懈可击:中国空警-500预警机搭配JY-27反隐身雷达曾在东海捕捉到F-35信号;
此外,每架F-35需消耗23公斤稀土元素钐,而中国占全球90%的精炼产能,2024年的出口管制已导致洛马公司产能暴跌60%。
个人认为,F-35的真正价值并非单机性能,而是其作为“作战体系节点”的定位。
通过联合攻击战斗机家族的通用战术手册与数据链,实现“1+1>2”的力量倍增。
例如在“武士道卫士-25”演习中,日美澳24架F-35A通过敏捷作战部署,演练了分散起降与快速突击战术,有效规避了假想敌的首波压制。
未来,F-35的升级将聚焦于两方面:一是强化反导能力,探索使用AIM-120D导弹拦截助推段弹道导弹;二是深化与无人机的协同,利用其传感器融合能力指挥“忠诚僚机”执行前沿侦察。
不过,随着中俄反隐身技术的进步与六代机研发加速,F-35能否在2030年后保持优势,就需要打一个问号。
来源:米奇回来了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