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气候院发布行业首份碳中和报告!万科物业“零碳管家”让社区既绿又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23:24 1

摘要:10月25日,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2025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绿色空间使用者”案例交流学习活动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发布《中国物业行业碳中和战略与路径报告》,以万科物业在标杆实践为样本,破解“公区排放归属

10月25日,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2025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绿色空间使用者”案例交流学习活动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发布《中国物业行业碳中和战略与路径报告》,以万科物业在标杆实践为样本,破解“公区排放归属模糊”、“减碳收益平衡难”等行业困局,为“双碳”目标基层落地提供了鲜活的社区范本。

破解权责迷局:物业拿到“碳管理授权书”

“以前公区电梯、路灯的能耗算业主还是物业?想换节能设备都怕扯皮。”这是物业人员曾普遍头疼的问题。如今,万科物业的创新实践给出了答案。

从报告中获悉,万科物业将通过《物业服务合同补充协议》,在法律层面明确对小区公共设施的“运营控制权”——小到走廊灯、大到水泵房,这些设施产生的碳排放正式纳入物业碳核算范围。“这相当于给物业发了‘碳管理授权书’。”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专家解释,依据国际通用的GHG Protocol核算标准,“运营控制权”让公区排放有了明确的责任主体,既符合ESG披露要求,更扫清了减碳落地的制度障碍。

目前,该权责界定模式尚处于方案设计阶段,而万科物业已构建了“智能降耗-循环利用-协同治理-生态固碳”完整体系,在全国多个社区形成可借鉴的低碳实践样本,为后续制度落地积累了实证经验,让昔日“没人管”的公区排放,能成为可量化、可管控的“减碳富矿”。

黑科技上阵:社区藏着“花式减碳密码”

传统水泵在长期运行中,由于能耗较高,项目会产生一笔不小的电费支出。成都金域名邸小区将水泵房的传统水泵改造为高效节能泵,以设备平均每天运行8小时,电费单价为0.6元/度来计算,每年就能节约电费上万元。同样位于成都的金域华府项目则从供水技术入手,采用无负压供水技术,全年可以节约3.2万度的用电能耗。项目物业服务团队各显身手,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节电账单”。

万科物业的太阳钟照明系统堪称“节电高手”,它能根据不同城市的日出日落精准调控开关灯时间,覆盖2500多个项目后,公共照明用电量平均下降10.62%,年节电超1亿度,相当于少烧3.5万吨标准煤。

图为:成都金域名邸有氧堆肥苗木扦插区

垃圾处理更是上演“变废为宝”的魔法。成都金域名邸有氧堆肥滋养社区绿植,不仅节省了清运和肥料采购费,还让社区花园“吃上了自家养料”。

居民当主角:从“旁观者”变“低碳合伙人”

报告指出,物业正打破“单打独斗”的减碳模式,构建“政企民”协同治理生态。碳积分更成了激活参与热情的“钥匙”,万科的碳积分体系已链接640万家庭,不少社区还办起“二手市集”,闲置玩具、家电在邻里间循环利用,既省了钱,更拉近了关系。

图为:成都金色海蓉植物领养活动

“以前觉得减碳是国家大事,离自己很远,现在发现随手就能做,还能给社区出力。”业主张女士说,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比千言万语的宣传更有感染力。

绘就路线图:2045年瞄准社区净零排放

物业减碳绝非“一阵风”,《报告》更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中国物业碳中和转型分为三阶段推进:

2025-2030年“筑基精算”,碳在哪里? 实现公区分项计量全覆盖,让每个岗位都有“控碳责任”;

2031-2040年“系统脱碳”,碳怎么减?大规模推广光伏、储能等绿电设施,力争绿电占比超40%;

2041-2045年“净零引领”,碳如何转价值?90%社区实现运营期净零排放,社区微电网接入城市虚拟电厂,甚至能向市政提供碳汇资源。

“未来的物业,不仅是小区管家,更是绿色生态运营商。”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健表示。目前,各大头部企业已纷纷发布碳中和目标,万科物业的实践经验也为行业提供了“降本增效+社区治理”的双重参考。随着节能收益ABS融资、光伏CCER碳资产开发等金融工具介入,物业减碳正形成“投入-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从一盏灯的智能控制到一个社区的零碳运营,从一家企业的探索到一个行业的转型,物业行业的“绿色蝶变”,正让千万个小区成为“双碳”目标落地的“最小单元”。当屋顶光伏成为社区标配、厨余垃圾全量就地利用、业主碳账本联通城市碳普惠系统,我们的“家”终将更绿、更省、更舒适,更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成都房产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