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协作赋能大化 托起渔业振兴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16:21 1

摘要:随着粤桂协作不断赋能乡村振兴,大化瑶族自治县着力打造以红水河鱼、黑山羊、七百弄鸡为代表的“大化三宝”特色产业品牌, 借助“媒体+”多维传播矩阵,这些带着红水河畔生态气息的优质农特产品,正稳步走进大湾区市场。近日,第七届广西稻鱼丰收节暨“广西库库鱼”区域公用品牌

随着粤桂协作不断赋能乡村振兴,大化瑶族自治县着力打造以红水河鱼、黑山羊、七百弄鸡为代表的“大化三宝”特色产业品牌, 借助“媒体+”多维传播矩阵,这些带着红水河畔生态气息的优质农特产品,正稳步走进大湾区市场。近日,第七届广西稻鱼丰收节暨“广西库库鱼”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活动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圆满落幕,在备受关注的全区“鱼王”赛上,大化北景镇三渔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的水面生态青鱼,一举摘得2025年全区“鱼王”赛金奖。这枚沉甸甸的奖牌,既是对大化红水河鱼卓越品质的认可,更是粤桂协作助力大化特色产业破局腾飞的生动缩影。

大化渔业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粤桂协作的精准帮扶。自深圳宝安区与大化结对以来,两地聚焦渔业产业发展痛点,累计投入1055万元协作资金,构建“基地+加工+物流”全链条体系。在北景镇,宝安区投入的民生帮扶资金建成江栋村平吉屯渔业码头,不仅彻底打通水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更让这里日均超1万斤的原生态河鱼得以远销川渝黔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同时,投入1000万元打造的龙着现代渔业产业园,其80多个标准化养殖池带动全县陆基圆池发展至602个,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100余个岗位,去年分红达47万元。粤桂协作资金正持续转化为大化渔业的“造血能力”。

北景三渔公司的发展,正是龙头企业带动渔业产业振兴的鲜活样本。如今,该公司已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研发出鱼丸、鱼酱、鱼饺子、风味鱼干等深加工产品,年产能达200吨,产值超9000万元。公司还通过“村集体占股+企业运营+农户参与”模式,吸纳32名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就业,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机制,今年已为10个村集体发放8.1万元红利,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北景镇还依托红水河—东盟国际垂钓基地,打造“渔业+文旅”融合业态,推进“生态靓镇、渔业富镇、旅游兴镇”建设,成功构建“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增收模式。

“鱼王”的诞生离不开区域品牌战略。大化依托红水河流域生态优势,以自然、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让当地水产品成功通过有机认证,凭借“零土腥味、肉质紧实”的独特品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为后续品牌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在粤桂协作推动下,大化渔业从“卖原料”向“创品牌”跨越。宝安区出台专项措施,对采购大化农产品的市场主体给予补贴,2024年助力广东地区采购大化农特产品金额达1.07亿元。在此带动下,2025年粤桂协作帮助大化销售各类农特产品1.1302亿元,并积极推进“深圳农场”基地创建与渔产品“圳品”认证工作,进一步打通库区鱼直供大湾区餐桌的“绿色通道”,让大化优质渔产品更快、更直接地触达高端消费市场

“鱼王” 的诞生,背后离不开科技特派员的常年守护,大化专门建立水产专家大院,邀请广西大学专家领衔课题研究;同时,粤桂协作选派广东科贸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驻点指导,形成“专家+特派员+基地+养殖户”的联动机制,实时为养殖户破解生产难题。

在北景镇的养殖基地,广东科贸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推行联防联治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开展大水面渔业养殖技术和病虫善防治技术培训、大水面名特优新品种养殖示范与推广,助力当地渔业产业提质增效,让昔日零散的传统养殖区,如今蜕变为高效、环保的现代化水产基地。

2025年,广东科贸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进一步助力大化龙头企业对接学习广东先进加工技术,指导企业开展鱼丸自动化加工生产设备安装和优化升级、并推动鱼丸产品加工技术改良和新产品研发,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活水,书写下粤桂协作背景下“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的动人篇章。

从红水河畔的生态鱼塘到大湾区的消费餐桌,从分散养殖到品牌集群,一条鱼的旅程,见证着在粤桂协作的持续滋养与科技创新的不断驱动下,大化的“渔光曲”正越奏越响。一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百姓富裕的壮丽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山水间徐徐展开。

来源:心中那一沫阳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