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材料最怕什么?不是没有要写的内容,而是怕理不屈却“词穷”。明明心里有千言万语,落笔却是干巴巴几句,绞尽脑汁也只有“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成效显著”这类套话,领导总说你的材料没味、没劲。这不是你能力问题,而是方法没有找对。写材料如同厨师炒菜,没有调料味精和新
写材料最怕什么?不是没有要写的内容,而是怕理不屈却“词穷”。明明心里有千言万语,落笔却是干巴巴几句,绞尽脑汁也只有“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成效显著”这类套话,领导总说你的材料没味、没劲。这不是你能力问题,而是方法没有找对。写材料如同厨师炒菜,没有调料味精和新鲜食材,再好的厨艺也难为无米之炊。今天,老王就以自己加班熬夜多年总结出的经验,给大家分享5个公文写作“炼词”实战核心技法,老王就是用了这套方法,建立起自己的“金句库”,从而彻底告别才尽词穷。你学会应用这种方法,写材料就有“高度”“深度”,领导看了也眼前一亮,对你另眼相看!
一、追热词,从文件报刊中捕捉新鲜词汇
文字是固定的,词语却是鲜活的。想要文章有活力、有时代感,就得学会“追热词”。这里所说的“热词”,不是指言子、网络梗,而是政策文件、权威报刊、主流媒体中高频出现的新概念、新提法。比如“新质生产力”“数字赋能”“闭环管理”等,这些词不仅准确、权威,而且有很强的传播力。“笔杆子”每天都要学习最新文件、重要讲话、前沿文章,重点关注权威报刊的社论、评论员文章和政策解读,不断更新,活学活用,就会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时代气息。
二、抓龙头,用好领头词让句子更有气势
公文尤其是讲话稿讲究气势和节奏,而句首起引领作用的词语是关键。一个好的“领头词”,能够定下句子的基调,带动整句话的力度,让语句先声夺人。这些“领头词”多以动词为主,如“坚持”“聚焦”“强化”等,在句子里多用“动宾”结构,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强化责任担当”。这样就能避免使用“在……方面”“对于……来说”等拖沓句式,从而带动整句话的力度,让文章铿锵有力、气势如虹。
三、玩对称,拟制对仗句增添节奏与美感
汉语最讲究对仗工整,公文写作也不例外。写材料适当运用一些对仗句,能让语言更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写材料不等于写格律诗,对仗不必严格平仄,但要字数相等、语义相关、结构相似。比如:“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睁眼看问题的勇气,闭眼思责任的清醒”。这类句式朗朗上口,气势磅礴,让人记忆深刻。
四、借古韵,巧用诗词典故提升文化底蕴
恰当引用诗词典故,不仅能增加文章意蕴,还能让文章更富文采。如写学习,可用“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写改革,可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写做实事,可用“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引用切忌生搬硬套,要“化用”而非“堆砌”,引用要理解原意,确保与语境相符。“化用”也可进行一些现代改造,比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等,这样既保留了古风,又富有时代精神,有效增强了表现力。
五、备干货,建立自己的“硬核词汇库”备用
要想写作时下笔千方、文如泉涌,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积累。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凡“笔杆子”都有一个“捡词”的好习惯,看到好词,就随手记下,闲时再用笔记或卡片分类整理,建立个人私有“硬核词汇库”。比如:发展类(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工作类(挂图作战、专班推进)、成效类(提质增效、破局突围),等等。这样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就能让你成为驾驭文字的高手。
来源:职场百事通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