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帅当面点破:小杨还跟不上NBA的节奏与对抗,湖人这场他只拿1分1板,这就是当下最冷的现实
主帅当面点破:小杨还跟不上NBA的节奏与对抗,湖人这场他只拿1分1板,这就是当下最冷的现实
背靠背打到湖人主场,开拓者却赢了个122比108
看比分挺热闹,可一翻数据,小杨这夜显得格外安静
替补上来8分36秒,3投0中,两个大空位三分都没把握住,靠罚球艰难挤出1分,外加1个篮板
作为首轮16号新秀,这样的“静音”会被无限放大,因为大家对他有期待,也盯得更紧
比赛里的几个片段,足够让人皱眉
第一节他低位拿到球,硬靠着对手要造犯规,2罚1中,随即在外线得到两次空位机会,手一抖都偏了,随后就被换下
第二节再上,两次攻筐都被切走,力量差距肉眼可见
末节还剩1分14秒,胜负已定,他再次登场却没再出手,这场收尾像一阵风,来过,但没留下痕
主帅斯普利特赛后话不拐弯
“他是新秀,还需要适应,我们现在不考虑增加他的出场时间”
这句话像一把尺子,告诉你球队对他的定位
紧接着他又解释
“NBA的速度和对抗强度完全不一样,我们得小心,他有潜力,但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翻译成人话就是,先别急,别给太多时间,别让他在还没习惯之前就被打碎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能看出更清晰的起伏
10月12日左右对勇士的首秀,他打了21分钟只拿4分,还捅出6次犯规提前毕业
那一晚像初次下水的人,扑腾得很响,却总喝水
随后对国王他曾突然爆裂——
单节5投全中砍下14分,大家一度以为找到了节奏
但到了28号对湖人,又回到尴尬的1分1板
截至10月28日,他常规赛四场,场均6.4分钟,累计7分、4篮板、2盖帽,轮换还没坐稳
这是一条典型的新秀曲线,起伏像心电图,关键在能不能把波动拉平
问题其实摆在台面上:他防守站位生疏、体能掉得快、横移速度不算好,自主进攻也弱,传球组织这块暂时没施展开
上赛季他在CBA把远投命中率从22.6%提到34.5%,还狠心减了10公斤提升灵活性和续航
这些都是扎实努力的证据,但NBA比的是更高的天花板,更窄的容错
开拓者今年的球风偏快,他一旦起步慢半拍,就像被地铁门夹住的那只脚,尴尬又疼
更现实的压力是队内位置竞争
首发中锋克林根稳稳站着,罗威伤愈在即
等这位最佳防守阵容级的内线回归,小杨的时间只会更挤
这种挤压不是坏事,它逼着你快点进化,但也可能把你按在板凳,把自信慢慢磨薄
一个媒体人王珅葳提醒得挺中肯
“开拓者的快节奏并不合他的口味,建议去发展联盟打更多实战,先把自信缝起来”
我在场边看了一阵替补席
你能看到他下场时习惯性地抹汗、盯着计分板,再有点不甘心地看教练板
这不是脆弱,是所有新秀都会经历的阶段
有人用十场跨过去,比如姚明
姚明当年的首秀同样尴尬,后来靠学语言、调站位、适应节奏,一步步走成顶级中锋
有人走不出去,比如易建联,在五年辗转后选择回到CBA
这两条路都是真实的,差别在于环境、健康和耐心
球迷的声浪也到位了
“还不如先去发展联盟练练手”“再这么打自信要碎了”“篮板得抢,防投手要举手”,情绪是真诚的
我认同先去把球权和时间找回来,毕竟每场给你六七分钟,错过两次空位投篮,教练心里的分数就扣得很狠
当球场变成计分表,你需要的是可重复的小胜利:卡位一次到位、补防不犯规、短传出球稳,哪怕只是一个稳稳的掩护,把队友的三分托出来,这些都会把教练的眉头慢慢摊平
也别忘了更大的背景
最近中国球员的消息很多
曾凡博在太阳的首秀只打十分钟,0出手0分,3次犯规,在场净输15分,双向合同的压力肉眼看见
另一边
王俊杰在NCAA打得火,近五场场均18.4分、5.6篮板,三分39.2%,防守效率在西部赛区小前锋里排前三,已经吸引了勇士、独行侠的球探
勇士球探总监还说他“
适应现代篮球风格
”,能防多个位置、理解比赛、跑动不占球权
这种“适配度”是现代NBA稀缺的资源
所以我不把小杨的低迷看成“定性”,更像是“错位”
当球队节奏和个人风格不完全契合,最好的选择不是硬顶,而是先去搭一个更合适的节拍
发展联盟不是降维打击,是加油站
在那里,多打一些高位手递手、短滚传、底角跟进三分,把“会做”变成“做到”
再回到NBA,你和队友的齿轮才能真的咬上
也许你会问,时间会不会太久
答案是因人而异,但方向明确——体能要补,站位要准,横移要跟,选择要果断
这是一串因果链,一环扣一环,缺哪一环,比赛就漏水
小杨的好处是基础不差,传球视野、投射意愿都在
差的是把“愿意”变成“稳定产出”
总结一句:别急着盖棺,也别轻易拔高
在快节奏的开拓者,他暂时难以适应是事实;
竞争会更激烈是事实;
通过更多实战和更对路的训练把自信补起来,也是事实
如果哪天他重新回到场上
先拿下一个干净的卡位、一个有效的掩护、一次果断的终结,再慢慢把那两个空位三分投回去
这条路不光走得通,也走得稳
而我们要做的,是给他时间,也给他真诚的期待
来源:人生何处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