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乡土的词典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8 15:50 1

摘要:“马桥就是汨罗的一个村庄,我觉得这个地名很有趣,就用到了书里,但实际上《马桥词典》的取材,主要来源于我曾经下乡和如今生活的地方,有实也有虚。”10月27日,央视制作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第二季开播,本季首集节目将镜头对准了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韩少功,引领观众一同

《马桥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

“马桥就是汨罗的一个村庄,我觉得这个地名很有趣,就用到了书里,但实际上《马桥词典》的取材,主要来源于我曾经下乡和如今生活的地方,有实也有虚。”10月27日,央视制作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第二季开播,本季首集节目将镜头对准了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韩少功,引领观众一同探寻他笔下的文学世界与瑰丽神秘的楚文化之间深不可测的血脉联系。节目重点拍摄的汨罗,正是韩少功以丰富的创作建构了文学中的汨罗世界,可以视作韩少功的精神原乡,是他审视现实的原点,是他展开创作的出发点,是他走向思想深处的起点。

韩少功作为“寻根文学”的扛鼎者,汨罗正是韩少功“文学的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管兴平曾凝练的总结韩少功的寻根文学宣言,“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韩少功本人则以近50年的文学创作践行着他的宣言,从“寻根”时期的《爸爸爸》《女女女》,到“后寻根”时期的《马桥词典》,未曾改编。此次因纪录片的拍摄,韩少功和爱人再度回到16岁时下乡插队的汨罗江畔,这有真实的马桥,也诞生了那个不必是真实的马桥,作为读者也了解到许多作品之外的故事。

初读《马桥词典》时倍感形式新颖,整体布局是仿词典的形式,用115个马桥的土语方言词条勾勒出湖湘地区乡村生活的全貌,涉及历史、地理、民俗等多样的乡土符号与元素,而这些词汇像是拼图的碎片,不断拼凑起便是这一域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与记忆。这是一次大胆的创作实验,诸多的成功之处中,容纳入更多的个人思想尤成特色,认知形态表现为地方性认识,以名词表示,情感认同层面,关系着直接的价值判断标准,以形容词来体现,社会共识形成的行为方式,则以动词标记,融合了大量哲学性思考,像极了一本思想笔记。

词典体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整体性的故事结构和主线因果关联的模式,我非常喜欢网络上看到的一个比喻,韩少功用他的《马桥词典》创造了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在这座“桃花源”中,马桥人过着一种“另类”的生活。我在阅读中发现《马桥词典》是湘西的一个代表,亦是乡土社会的一个代表,书中的方言词汇,容纳着这一域人的生活与生命,从这一点出发推及更广泛的地域,这便成为研究社会、历史、文化的新切入口,由此可试图寻找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根源所在,虽不同于之前的“寻根文学”,但延续了韩少功批判传统文化弊端的锐利笔锋。

来源:书海泛舟

相关推荐